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听了赵雷的成都,为何只沉默了10秒?这6个字戳中了多少乐坛的真心话?

后台总有人问我:"那些唱了几十年的老艺术家,到底是怎么看待现在的新歌的?"

前几天整理旧采访素材,翻到2017年歌手节目后台的一段花絮。那天赵雷唱完成都,后台工作人员都在抹眼泪,镜头扫过刘欢时,他正靠在墙上,手里攥着半瓶矿泉水,盯着屏幕里的赵雷,沉默了整整10秒。

10秒后,他对身边的导演说:"这孩子,唱的是人话啊。"

刘欢评价赵雷的成都

一、为什么是赵雷的成都?

2017年的歌手,对很多人来说是"神仙打架"的一季。结石姐的高音、林忆莲的细腻、迪玛希的惊艳,技术流拉满。但半决赛那晚,穿格子衫、抱着吉他上台的赵雷,就像一碗热乎的白米粥,突然砸进了满桌的燕窝鲍鱼里。

他没飙高音,没玩转音,甚至没怎么动作,就站着,一句"让我感到为难的,是挣扎的自由",唱得现场观众跟着晃脑袋。后台导播切镜头时,观众席里有人举着手机,屏幕光映在脸上,全是泪。

刘欢后来在采访里提过那晚的"违和感":"所有人都等着看'技巧',他却端了'生活'过来。就像满桌菜做得再精致,突然有人端来一碗妈妈煮的阳春面,你突然就饿了——不是饿肚子,是心里空了的那块,被填上了。"

二、"唱的是人话",这4个字有多重?

很多人说"人话"是贬义词,但刘欢说这三个字时,眼睛是亮的。

他解释过:"现在有些歌,词写得像诗,曲编得像交响乐,但就是听不懂。不是说不好,是隔着一层。赵雷的歌词,你闭上眼,能看见那个玉林路的小酒馆,能闻到雨水打在石板路上的味道,能想起某个曾和你并肩走在街上的人。"

他拿自己的弯弯的月亮举例子:"当年写这首歌,就是想表达对家乡的思念,没想着要什么'深度'。结果后来有次演出,台下有观众哭,说想起了在外打工的父母。我才知道,最'真'的东西,才最有力量。"

刘欢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玩的是美声、摇滚、古典,但他说自己最怕"端着":"音乐是拿来用的,是拿来让人听的,不是拿来'供'的。赵雷敢把压在心底的话,用最直接的方式唱出来,这比任何炫技都难。"

三、为什么现在能"唱人话"的歌越来越少?

那段花絮里,有个小助理好奇地问刘欢:"老师,现在年轻人写歌,是不是都得学编曲、学混音,才能火?"

刘欢摇摇头:"工具是为人服务的,别让工具把人困住了。你看成都,和弦简单得不能再简单,连间奏都只有一把吉他,但你能记住吗?能记住,因为它是活的——它唱的是赵雷的成都,也是每一个在异乡的人的成都。"

他说起自己年轻时,和朋友写歌,为了一个词琢磨半个月,不是为了"高级",是为了"贴"。比如"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"这句,最初想过"逛一逛""看一看",但"走"字最舒服——"走路有方向,有停留,有故事,就像人生,一步一步,都踩在心坎上。"

现在的音乐市场,确实有太多"为了创新而创新"的歌。有的歌前奏30秒不让人声进,有的歌通篇堆砌网络热词,有的歌旋律长得像迷宫。听了半天,不知道歌手想说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听了什么。

刘欢说:"音乐不是解谜题,不用藏着掖着。好的歌,应该像朋友聊天,你坐下来,他开口唱三句,你就知道'哦,这是他的故事,也是我的日子'。"

四、10秒沉默背后,是老乐人的"羡慕"

后来有人把那段10秒的沉默剪成视频,配文"刘欢听成都的反应"。赵雷在演唱会后台看到时,愣了一下,然后笑了笑:"刘欢老师啊,他是真懂。"

为什么懂?因为刘欢也知道,把复杂的生活唱简单,把普通的日子唱动人,需要多少勇气。

刘欢年轻时写千万次的问,为了表达对命运的追问,改了十几稿;唱好汉歌,为了唱出江湖的豪情,在黄河边吼了三天三夜。他这一辈子,玩的都是"大命题",但从赵雷的歌里,他看到了"小日子"里的英雄主义——普通人的爱情、思念、孤独,本身就是一首歌。

那10秒的沉默,不是点评,是共鸣。是乐坛前辈,在年轻歌手身上,看到了自己最初写歌时的样子:不为名利,不为讨好,只为心里那句"非唱不可的话"。

最后想说

现在再听成都,还是会想起玉林路的街灯,想起那些擦肩而过的人。但更难忘的,是刘欢那句"唱的是人话"。

这个时代不缺技巧,不缺流量,缺的是能把人心唱暖的歌。就像刘欢说的:"音乐再变,但人心没变。能打动人心的,永远是那股'真劲儿'——真话,真情,真人。"

所以你看,赵雷的成都能火7年,刘欢的点评能被记住6年,从来都不是巧合。

毕竟,谁不想在歌里,听见自己想说却没说的话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