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刘欢,你脑海里会跳出什么词?
是“内地流行音乐教父”,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揉着乡愁的温柔,还是我是歌手里戴顶棒球帽、稳稳接过舞台的“定海神针”?
这些年,他被贴了太多闪闪发光的标签:学富五车的教授型歌手、格莱美评委、北音博导……可要问刘欢自己怎么评价自己?他大概率会摆摆手,带着点北方人特有的爽朗笑:“哪儿有那么多‘教父’?我就是个爱唱歌的胖子,跟普通人一样,也有过拧巴的时候。”
“胖?那是我在‘逃’啊”
刘欢的“不完美”,最先跳出来的大概是体型。出道四十多年,他的体重像坐了过山车:年轻时光是清秀的“少年歌者”,中年胖到被观众调侃“像怀了双胞胎”,近年又瘦出利落轮廓。每次聊到体重,他从不回避,反而带着自嘲的通透。
“有阵子我胖到240斤,朋友都劝我减,我说‘减什么减?我这叫战略性缓冲’。”他曾在采访里笑称,胖是因为当年没日没夜写歌、录歌,“累了就靠吃来续命,那会儿谁跟我聊身材,我跟谁急——我是在用身体‘逃’啊,逃那种对‘偶像’的苛求。”
后来瘦下来,有人问他秘诀,他倒认真起来:“哪有什么秘诀?就是突然想开了:唱歌又不是比谁显瘦,观众听的是你的心,不是你的腰围。”这话听着实在,却藏着比“自律”更深的智慧:他从不跟自己较劲,而是先接纳了那个“不完美”的自己,才有精力琢磨怎么把歌唱得更好。
“从没想过当‘教父’,就想当个‘翻译官’”
“教父”这词,刘欢听了直摆手:“别别别,我担当不起。”在他看来,音乐从没有高低贵贱,“流行、民谣、摇滚、古典,都是人心跳动的声音,我不过是想当个‘翻译官’,把那些说不出口的情绪,用旋律‘翻译’出来。”
他聊起弯弯的月亮的创作,眼睛会发亮:“那是1989年,我在广州,晚上走在珠江边,月亮弯弯的,突然想起老家的胡同、夏天的晚风、胡同口儿里纳凉的大爷大妈……其实就是想家了,随手就把心里的那种‘软’和‘暖’,写进了歌里。”哪想过后来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?他笑着说:“要是知道这么火,当时得多练几遍,唱得更稳当些。”
就连好汉歌,他也不是“一鸣惊人”。当年为水浒传写歌,剧组来回改词,他跟着一遍遍调整,“最后嗓子都劈了,录到‘大河向东流哇’时,心里那个劲儿‘噌’就上来了,感觉自己也成了梁山好汉,替那些英雄喊了一嗓子。”这种对音乐的“较真”,不是追求技巧的完美,而是对“情绪真实”的坚持——在他这儿,歌不是用来炫技的,是用来“共振”的。
“没红过?我红得晚啊”
有人问刘欢:“你算‘红顶天’的一批了吧?”他愣了一下,反而笑了:“我哪儿算‘红得早’?我是‘红得慢’!那些80年代就火的歌星,早早就站上舞台,我还在学校里教书、写论文,磨磨唧唧才出来唱歌。”
慢归慢,他却从没“慌”过。90年代初,他去美国留学,国内市场掀起“粤语歌热”,不少人劝他跟风唱流行,他偏不:“咱得有自己的根啊,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不能丢。”于是他一头扎进民族音乐的坑,把昆曲、京剧的韵律融进流行歌,千万次地问里藏着牡丹亭的婉转,从头再来里带着秦腔的苍劲。后来有人批评他“太学院派”,他不生气:“学院派怎么了?学院派也得懂人间烟火啊。我只是想告诉大家,音乐可以‘高’,但别‘飘’,得踩在土地上。”
这种“慢”,其实是种清醒。他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流星,也见过急功近利的浮躁,可自己始终像棵老树,根深深扎在土里,慢慢长、慢慢开枝散叶。“红不红不是我说了算,是观众说了算。观众愿意听你的歌,你就好好唱;哪天观众不爱听了,就回家陪老婆孩子去。”这话说得云淡风轻,却道出了一个“老江湖”的底气:别总盯着舞台的聚光灯,先守好自己心里的“火”。
“我?就是个‘怕老婆’的音乐宅”
翻开刘欢的“非事业线”,你会发现比“音乐教父”更鲜活的“刘欢”:他爱逛菜市场,会跟大妈砍价到脸红;他怕老婆李琮英是出了名的,“家里大事小情都是老婆拍板,我负责‘听指令、执行’”;他爱打篮球,50多岁时还跟儿子在场上较劲,输了球会叉着腰假装生气;他带学生从不摆架子,反而会说“你们别叫我教授,叫我‘老刘’就成”。
有次采访,主持人问他:“你觉得自己最大的‘成功’是什么?”他想都没想:“家庭幸福啊。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,不是拿过多少奖,是跟我老婆吵吵闹闹三十年,还在一张桌上吃饭。”话音刚落,镜头外的李琮英就在旁边笑骂:“少在这贫!”这个画面比任何“人设”都动人——原来那个“高高在上”的刘欢,骨子里就是个向往“人间烟火”的普通男人。
写到最后
看了这么多刘欢的“自我评价”,你会发现:他从没把自己“神化”。他不否认自己的“不完美”——胖过、慢过、拧巴过;也不吝啬展示自己的“小确幸”——怕老婆、爱逛菜市场、把歌唱成“心里话”。
在这个人人都在经营“完美人设”的时代,刘欢的“真实”反成了最稀缺的“活法”。他告诉我们:所谓“大师”,从不是没有缺点,而是愿意把缺点摊开,在真实的土壤里长出更深的根系;所谓“成功”,从不是名利加身,而是敢对自己说:“我就是我,一个爱唱歌的普通人。”
所以下次再听刘欢的歌,别只盯着“教父”的光环——你听到的,或许是一个“怕老婆的胖子”,在用歌声说:“你看,这就是我,不完美,但很真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