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腿到底怎么了?从舞台“铁人”到如今行走缓慢,他究竟经历了什么?

提到刘欢,乐迷首先想到的,永远是好汉歌里那句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润又厚重的嗓音,是北京欢迎你里华人音乐家的集体荣光。在许多人的记忆里,他永远是那个站在台上、挺着微胖身材、用歌声撑起半个华语乐坛的“胖叔叔”——很少有人会注意到,他腿脚不便的毛病,其实已经跟了他二十多年。

腿疾的“初露端倪”:不是天生的,而是“挣”出来的

刘欢的腿,不是天生有问题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年轻时“身强力壮,能从北京天安门一路走到八达岭,不带喘的”。他的腿疾,是年轻时“拼”出来的。

刘欢的腿怎么样了

1990年代,正是刘欢事业的爆发期。他除了给北京人在纽约水浒传封神榜等热门影视唱主题曲,还要在各地开演唱会、做讲座,一周飞三个城市是家常便饭。有次他在深圳连开三场演唱会,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结束后直接被抬进了医院——医生说,这是“过度疲劳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”,压迫到神经,右腿就像被电击一样,麻得站不起来。

“当时想,完了,这腿可能废了。”刘欢曾在一次采访里苦笑,“但看着刚出生的女儿,又觉得自己不能倒。”为了不影响工作,他打封闭针上台,演完一场就回医院躺着,实在疼得不行,就让工作人员扶着在走廊里慢慢走。那段日子,他总穿宽松的裤子,把腿部的不适藏起来,只有身边的少数助理知道:每次上台前,他都要用手使劲揉揉后腰,才能勉强站稳。

“不是病,是伴儿”:他如何与腿疾“和解”?

岁月不饶人。到了2000年代,刘欢的腿疾从“腰椎问题”发展成了“下肢静脉曲张”,有时候走几步路就腿肿,晚上疼得睡不着。有次他在后台准备上台,突然右腿发软,差点摔倒,是旁边的歌手扶了他一把。从那以后,他开始减少现场演出,渐渐从“舞台王者”转向“幕后导师”——很多人说“刘欢退步了”,其实不过是他学会了与身体和解。

2018年,他担任歌手总决赛的帮唱嘉宾,一袭黑西装走上台时,细心的观众发现:他的走路姿势比以前更慢了,右脚似乎微微拖地。但他开口唱歌的瞬间,所有人还是被震撼了——那嗓音依然浑厚,气息依然沉稳,仿佛岁月只磨练了他的声音,从未伤害他的半分热爱。后来有人问他:“腿这么不方便,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台?”他笑着说:“只要还能唱,站在台上就是最幸福的事。腿脚不好,我就多站一会儿,少走几步,总能凑合。”

如今65岁的刘欢,体重渐渐降了下来,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。有次他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视频:自己拄着拐杖,在小区里慢慢散步,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配文是“今日步数:1032步,破纪录了!”评论区里,粉丝纷纷留言“刘老师慢点走”“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”,他回复道:“没事,腿脚不好,心是自由的。”

除了腿疾,我们更该记住他什么?

很多人关注刘欢的腿,却忘了他的另一面——他是中国最早将西方音乐与本土文化结合的歌手之一,给三国演义唱临江仙时,他把京剧的念白揉进了美声唱法;他是“希望工程”的形象大使,二十多年间默默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,却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;他还是个“学霸”,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,精通英语、法语,却总说自己“只是个爱唱歌的普通人”。

其实,腿疾从来不是刘欢的“标签”,就像白发不会掩盖他的才华,皱纹不会抹平他对音乐的热爱。他曾在采访里说:“人生就像爬山,有的人腿脚快,有的人慢,但只要不停下脚步,总能走到山顶。”如今的他,或许不再能像年轻时那样在舞台上连唱三小时,但只要他开口,我们依然能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,跨越时空,温暖每一个人的心。

所以,刘欢的腿到底怎么样了?或许早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。重要的是,当我们谈论他的腿时,还记得他用歌声带给我们的感动,记得他面对困境时的坦然,记得他从未熄灭的对生活的热爱。毕竟,真正的“铁人”,不是从不跌倒,而是在跌倒后,依然能笑着站起来的那个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