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我们听27年刘欢的好汉歌,依旧觉得“这味儿没人能模仿过来”?

90年代末的电视荧幕,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同一时间被一句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点燃。不是什么流量爆款,也不是顶流鲜肉,而是刘欢用一副“粗粝又厚实”的嗓子,唱出了水浒传里108位好汉的肝胆豪情。那时谁也没想到,这首好汉歌会从电视剧片尾曲,唱成几代人的“精神BGM”——27年过去了,你刷到李宇春的版本会划走,听到杨洪基翻唱会愣一下,但只要前奏一起,刘欢的嗓子一出来,还是会跟着吼那句“嘿咻嘿咻依呀嘿嘿”,好像那个仗剑走天涯的江湖,从未远去。

刘欢的好汉歌刘欢

刘欢的嗓子,到底藏着什么“魔力”?

很多人说刘欢唱歌“有劲儿”,但这股劲儿不是靠吼出来的。2008年刘欢在访谈里提过录好汉歌的细节:“导演当时说,刘欢你别端着,得像个街边卖艺的粗汉子喊出来。”结果他录第一遍时,自己先笑了——“学音乐的人太讲究技巧,‘嘿咻嘿咻’这么词儿,我一唱就忍不住想调整气息。”可后来他琢磨透了:好汉的豪情哪有那么多章法?就是草莽里冲出来的真性情。

刘欢的好汉歌刘欢

你看他唱“路见一声吼啊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,胸腔的共鸣像是从肚子里滚出来的,不是美声的“挺起来”,也不是流行的“飘起来”,而是像老北京胡同里的大爷吆喝,带着生活的烟火气。有人翻唱时总想炫技巧,高音飙得刺耳,低音压得发闷,可刘欢的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里,连尾音都带着一股“老子干了再说”的干脆,那种不掺假的赤诚,才是最抓人的。

赵季平的“土”和刘欢的“洋”,怎么就撞出火花来了?

刘欢的好汉歌刘欢

好汉歌的作曲是赵季平,当时为了给水浒传配乐,他带着团队跑了好几个省份采风,最后从山东民间小调里扒拉出一段旋律。可这调子太“土”了——没有和弦进行,没有复杂的编曲,就是几句“咿呀嘿”的吆喝。刘欢第一次听到时直皱眉:“这怎么唱啊?连像样的歌词都没有。”

赵季平却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想想梁山上的好汉,他们认字吗?他们喝酒吃肉,说话直来直去,这歌就该是山歌调子,胡乱唱,才对味儿。”后来刘欢灵光一闪:对啊,他要的什么技巧?就是图个痛快!于是他把美声的共鸣、流行的咬字、民歌的野性糅在一起,唱“大河向东流啊”时,声音像黄河水一样奔腾;唱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时,又带着金刚怒目的狠劲。这种“土洋结合”在当时太新奇了——音乐界觉得太“俗”,观众觉得太“对味儿”,结果好汉歌火遍大江南北,连卖早点的摊主都哼着“嘿咻嘿咻”擦桌子。

为什么27年过去,我们还在念刘欢的好汉歌?

最近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个视频:一个70后大叔带着6岁的女儿听好汉歌,小女孩跟着晃脑袋问:“爸爸,这个好汉为什么要打人呀?”大叔笑着说:“不是打人,是帮好人欺负坏人。”评论区里,00后说“听着这歌想起爷爷摇着蒲扇看电视的样子”,90后说“KTV必点,嗓子吼劈了也要唱最后一句”,80后说“迷茫时听这句‘该出手时就出手’,像打了鸡血”。

其实好汉歌早不是一首歌了。它是我们记忆的开关——听到它,想起的是97年夏夜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等水浒传的期待,是小时候和朋友模仿“嘿咻嘿咻”打架的调皮,是长大后面对生活难题时,那句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给自己的一股子勇气。现在的歌坛不缺技巧、不缺流量,可缺的就是刘欢歌里的“真”——真性情,真故事,真能让普通人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。

前几天翻到刘欢2019年演唱会的视频,62岁的他站在台上,唱“大河向东流啊”时,声音还是那么稳,还是那么有劲儿。台下有年轻观众举着牌子写“刘欢爷爷,您再唱一遍好汉歌”。他笑着说:“这首歌老了,可你们的心没老。”是啊,好汉歌会老,但刘欢用嗓子留住的,是那股子属于中国人的江湖气、是坦坦荡荡的活法儿。所以我们会听27年,以后还会听——不是因为它有多完美,而是因为它唱出了我们心里都有的那座“梁山”,那个永远热血、永远向上的自己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