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唱的三国演义插曲,凭什么让30年后的我们听到 still 起鸡皮疙瘩?

90后的童年记忆里,总有一版三国演义是刻在DNA里的。不是现在倍速能刷完的短剧,也不是滤镜磨皮的古偶,而是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——83集的篇幅,拍出了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的苍茫感,而更让人记住的,是刘欢唱的那些歌。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拜有为歌…如今在短视频平台,随手一搜就是百万播放,评论区里“爷青回”“还是刘欢大哥能扛”的留言,总能刷屏。

刘欢的三国演义插曲歌词

为什么这些三十年前的歌词,现在听来仍像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?今天不妨掰开揉碎了说,刘欢的歌声里,到底藏着什么让一代人割舍不掉的“魔力”。

先聊聊歌词:不是文人写的,是历史长河里淘出来的

刘欢的三国演义插曲歌词

写三国演义插曲时,剧组没找“流量词人”,而是请了真正的“大文人”:杨慎、王建、谷建芬、易茗…这些人名字,现在年轻人可能陌生,但当年他们捧出的作品,每一句都带着历史的分量。

开篇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,直接用了明代杨慎的临江仙,那句“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”,根本不是为电视剧“量身定制”,是六百多年前杨慎罢归故里,站在长江边看潮起潮落写的。可剧组偏偏觉得,这就是“三国”的魂——乱世里英雄来了又走,青山不改,夕阳照常,哪个人物不是“转头空”?刘欢唱到“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风春月”时,声音里故意加了点沙哑,像是个在江边吹了一辈子笛子的老渔翁,眯着眼看诸葛亮草船借箭,看曹操横槊赋诗,最后自己抽一旱烟,嘟囔一句“都是过眼云烟”。

这一拜的词是易茗写的,专门讲刘关张的兄弟情。“这一拜,春风得意遇知音”,桃园结义时哪有“春风得意”?是三个大男人在乱世里抱团取暖,是把性命交给对方的“赌注”。可歌词偏写“桃花园中,兄弟相会”,画面一下子暖了,不像历史那么冷冰冰。刘欢唱“这一拜,保家卫国壮志在”,没拔高到“伟光正”,反倒是带着点粗粝的声线,像刘备拍着关羽的肩膀说“二弟,这事儿我跟你一起干”。

就连刘备的有为歌,歌词里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而致远”直接用了诸葛亮的诫子书,但把“修身”改成了“有为”。为什么?因为刘备一辈子“有为”,从卖草鞋到称帝,他从未真正“淡泊”,可他又偏偏向往卧龙那种“宁静”。这种拧巴,不正是普通人的影子吗?白天拼命加班赚钱,晚上刷到“采菊东篱下”的诗句,还是会心头一热——歌词写的不是“帝王将相”,是人心里那点不甘,又向往平凡的小心思。

再听刘欢的嗓子:不是“美声”,是把历史唱成了“隔壁大爷的故事”

现在很多人提到刘欢,就是“美声唱法”“殿堂级歌唱家”,但三国演义的歌词,他偏没碰那些花技巧。没有撕裂的高音,没有华丽的转音,甚至有些地方听起来像“跑调”——比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里“惯看秋风春风”的“春风”,他故意拖长了尾音,把“春”字咬得含糊,像喝了两口老白说的醉话。

可这种“不完美”,恰恰让歌词活了。唱“一壶浊酒喜相逢”时,他气口很重,能听到换气时的叹息声,像极了你在酒桌上跟老友碰杯,一口酒下去,话到嘴边又咽回去,最后只说了句“都是过去的事了”。唱这一拜的“今生来世相酬偿”,声音突然放轻,带着点祈求的意味,不是“我跟你保证”,而是“咱们说好了,下辈子还做兄弟”,比任何高音都戳心。

有次采访,刘欢说:“我不觉得自己在‘唱’三国,我就是在‘讲’。这些歌词,六百年前的人在唱,一百年前的人在唱,以后的人还会唱。我只是个说书人,把故事给大家端出来。”你看,他没有想当“主角”,甘愿做历史的“搬运工”,反而让歌声落到了最实处——听着就像村里说书的老先生,坐在槐树下,拿着醒木一拍: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…”

最关键的,是歌词里藏着中国人最懂的“生活哲学”

为什么三十年后,年轻人还会循环这些歌词?因为我们听懂了里面的“痛感”。

唱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时,刘欢没说“别在乎成败”,可你听完心里会舒服很多。工作被领导骂了,分手了,觉得“这辈子完了”,一听这句,突然想到曹操、刘备、诸葛亮,这些“战神”最后不也“转头空”吗?你不是失败,只是人生的“浪花”淘了一下,没什么大不了。

唱“白发渔樵江渚上”,又给了另一种答案。奋斗累了,想躺平了,这句词告诉你:你看,江上打渔的白发老头,他没争过什么,可他“惯看春风秋月”,活得比谁都通透。不是说让你放弃努力,而是说“成败”之外,还有一种“把日子过成诗”的活法。

三国演义讲的是“权谋”,但刘欢的歌词,把“权谋”拉回了“生活”。没有对错,只有选择:刘备选择了“仁义”,最后还是白帝城托孤;曹操选择了“霸道”,留下了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的浪漫;诸葛亮选择了“忠诚”,五丈原的秋风里,他还在看出师表。这些选择,不就是你我在做的吗?选工作,选伴侣,选城市,哪一步不是在“赌”?可赌完了,日子还得继续,就像歌词里唱的,“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。

现在的古偶歌,少了什么?

这几年也出了不少“三国题材”的剧,主题曲请的当红歌手,歌词写得“辞藻华丽”,可就是没人听。为什么?少了“真”。

刘欢的歌词,不堆砌“风花雪月”,不搞“伤痛文学”,它讲的是“人”。是英雄背后的无奈,是兄弟情里的烟火气,是普通人看透世事的豁达。现在的歌太“端着”了,非要把“爱情”“事业”唱得惊天动地,可生活哪有那么“极端”?更多的时候,是“加班到深夜,路过江边,突然想吹吹风”,是和兄弟碰杯时,说不出的话都在酒里。

就像刘欢自己说的:“好音乐不用刻意迎合,它就在那儿,等你听懂了,自然会回来。”这版三国演义的歌词,就是等着我们在不同年纪,去听懂不同的人生。20岁听“英雄”,30岁听“得失”,40岁听“豁达”,等到了白发苍苍,大概就能和那个“江渚上的渔樵”一样,笑着看“秋风春月”了。

所以下次再刷到刘欢的三国演义插曲,别急着划走。不妨戴上耳机,闭上眼睛,听听那个“说书人”的声音——你听,长江的水还在流,历史的浪花还在淘,而你的故事,也正在歌词里,慢慢成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