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一首从头再来三十年了,为什么我们每次听刘欢唱‘心若在梦就在’,还是会觉得被狠狠戳中?”

90年代末的某个深夜,北京胡同的小酒馆里,几个满身机油味的工人围着一台老旧收音机,里面正放着刘欢的声音——“看成败人生不过是从头再来”。杯子被重重顿在桌上,有人红了眼眶,有人跟着哼唱,那沙哑又挺拔的调子,像一把钝刀子,慢慢磨开了很多人心里不敢碰的茧。

刘欢的从头再来的歌词

那时候的中国,正站在“下岗潮”的浪尖上。 millions of工人离开捧了几十年的铁饭碗,工厂的烟囱不再冒烟,家属区的窗户早早熄了灯。人们脸上写着迷茫:“这辈子,是不是就这样完了?”刘欢站在央视的演播厅里,没有华丽的灯光,没有精致的舞台,就穿着一件普通的西装,把从头再来四个字,唱进了千万人的心里。

你真的细品过这句歌词吗——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。不是那种“加油你可以”的廉价鼓励,而是像老朋友拍着你的肩说:“跌倒了?站起来,路还长着呢。”刘欢的嗓子从来不是清亮的类型,带着一种厚实的“颗粒感”,像北方深秋的岩石,冷硬,却能在风里站得稳。唱“看成败”时,声音里带着点历经沧桑的洒脱,唱“从头再来”时,又猛地扬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儿——这种“从泥坑里爬起来,还顺便拍拍土”的劲儿,恰恰戳中了那个年代最需要的生命力。

刘欢的从头再来的歌词

有人说这首歌是“时代强音”,但我觉得它更像一面镜子。照见了90年代中国人的困境,也照见了三十年后我们还在面临的焦虑。去年冬天,有位互联网大厂的95后给我发私信:“被裁员了,30岁没存款,感觉自己废了。”我给她发了从头再来的链接,回我:“单曲循环了一夜,突然想起我爸当年下岗,也是天天哼这首歌。”你看,时代在变,困境在变,但“从头再来”的内核,从来没变过——不是让你忘记痛,而是让你痛过之后,还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。

很少有人知道,刘欢录这首歌时,状态其实并不好。刚结束一场全国巡演,嗓子哑得说不出话,但他觉得“这个歌,必须有人唱”。后来他无数次在采访里说:“我唱的不是励志,是实话。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?倒了,再爬起来,这才是正常的事。”这种不拔高的真实,反而让这首歌有了穿透岁月的力量。

刘欢的从头再来的歌词

现在打开音乐软件,从头再来的评论里,每年都有新的故事:“2023年,创业失败,听了半年,今天终于重新注册了公司”“35岁被优化,给孩子换完尿不湿,打开这首歌,突然没那么怕了”。歌词里的“真爱”,或许不是情爱,而是那个在困境里也没放弃自己的自己。

所以啊,为什么三十年过去了,我们还在听刘欢唱从头再来?因为它唱的不是遥远的“大时代”,而是你我和我身边每一个普通人的“小人生”——是考砸了的学生擦干眼泪翻卷子,是失恋的姑娘凌晨爬起来改简历,是独居的老人学着用智能手机给外孙发视频。活下去,拼下去,从头再来,从来不是一句口号,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。

下次再听到这首歌时,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:你的“梦”还在吗?不管昨天摔得多惨,明天,愿我们都能像刘欢唱的那样,稳稳地,再走一遭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