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指尖下的琴声,凭什么能让整个音乐厅静得能听见呼吸?

观众席里,有人攥着票根忘了松手,有人跟着旋律轻轻点头,连后排举着手机录像的实习生,都忘了提醒自己该换姿势。台上的人穿着简单的黑色毛衣,头发比十年前更白了几分,可当他指尖落在钢琴键上,千万次的问的前奏刚冒出几个音,整个空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——这不是明星效应,是音乐本身在说话。

你知道刘欢的演奏,藏着多少“不务正业”的功夫吗?

娱乐圈里总说“术业有专攻”,可刘欢偏要在“歌手”的身份外,把“演奏”玩出了新境界。他弹钢琴时从不用看谱,不是记性好,是早把谱子刻进了骨头里。90年代录弯弯的月亮,制作人临时说“这里加一段钢琴间奏”,他盯着乐谱两分钟,手指就自己动了。后来有乐手问他:“您这手是从小就练的吧?”他笑:“练是练过,但更多的是‘玩’——小时候家里有台破钢琴,我天天趴在上面瞎扒,把东方红改成爵士版,被我妈追着打。”

刘欢演奏

这种“玩”心,让他的演奏从不是刻板的技巧堆砌。2018年歌手总决赛,他弹从头再来时,左手和弦稳得像座山,右手旋律却像流水一样自由,明明是首励志歌,弹出来的味道却像在讲一个老朋友的故事。台下那英偷偷抹眼泪,网友炸锅:“原来刘欢的钢琴,是会讲故事的啊!”

为什么他的总能让外行人也听出“不一样”?

很多人觉得“古典音乐高冷,流行音乐肤浅”,刘欢偏不信邪。他演奏时总爱把这两者揉碎了——弹好汉歌会把河南梆子的韵律塞进和弦里,弹凤凰于飞即兴加了段京剧的滑音,上次在音乐节弹我和你,前奏用古筝轮指打底,钢琴主奏反而成了“配角”。有次采访,记者问:“您不怕被说‘不伦不类’吗?”他反问:“音乐不是用来分类的,是用来听的。要是能让一个不听古典的人爱上钢琴曲,让一个只听流行的人想听听交响乐,这不是好事吗?”

最绝的是他的“情感精准度”。去年在敦煌做音乐节目,当地老艺人唱了一首古老的敦煌谣,音律复杂得专业乐手都摇头。刘欢听完默默坐到钢琴前,试了三个和弦,就把旋律“翻译”成了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。老艺人握着他的手直哆嗦:“我这嗓子里的土味儿,您咋用琴给挖出来了?”他说:“因为您心里装着敦煌,琴心里也得装着。”

你有没有过“因为刘欢的演奏,突然爱上音乐”的瞬间?

后台采访过一个小粉丝,00后,以前只听rap,说“钢琴曲太催眠”。结果去年在某音刷到刘欢弹夜来香的片段——不是老版本的改编,是他在演唱会即兴加了段布鲁斯节奏,左手低音像踩着鼓点,右手高音像有人在耳边说话。她愣是单曲循环了一周,现在手机铃声都是刘欢弹的茉莉花。

这样的故事其实不少。有人因为他在中国好声音给学员即兴伴奏,去学了爵士钢琴;有人因为听他弹从前慢,把奶奶留下的旧收音机翻出来,调到老歌台。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说:“刘欢的演奏最厉害的不是技术,是‘破壁’——把专业的和大众的、古典的和流行的、东方和西方的墙都推了,让每个人都能在琴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。”

所以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不就是唱歌好听”,你可以反问:“那你听过他弹琴时,手指在琴键上‘跳舞’的样子吗?”那哪里是演奏,分明是一个音乐人,把半辈子的热爱、阅历和故事,都揉进了黑白键里,然后轻轻说:“你听啊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