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刘欢开口唱我和你时,全世界为什么都安静了?

2008年8月8日,北京鸟巢。

刘欢演唱奥运会开幕式歌

夜空被29个巨大的脚印点亮,李宁点燃主火炬的瞬间,全场沸腾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,在那之前,有一个人坐在舞台中央的阴影里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裤线——他是刘欢,即将和莎拉·布莱曼一起,唱响那首注定载入史册的我和你。

一、为什么是他?不是当时最红的歌星?

刘欢演唱奥运会开幕式歌

那时候的华语乐坛,顶流是周杰伦、王力宏,是选秀场里蹿红的新人。张艺萌请来的却是刘欢——一个早就不靠流量吃饭,甚至因为发福被网友调侃“啤酒肚”的中年男人。

“欢哥,你确定要上吗?”有人私下问他。他当时刚做完甲状腺手术,声音还在恢复期,比起年轻时的清亮,多了几分沉厚。但他没犹豫:“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事,得有个能让信得过的人。”

张艺萌后来在采访里说:“选刘欢,从不是看他的商业价值。你看他唱好汉歌时,能把普通人心里没喊出来的仗义吼出来;唱弯弯的月亮时,又能让整条胡同的人都跟着哼。他的声音,有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——厚、沉,还有股压得住场子的劲儿。”

二、我和你是怎么从“小众”变成“全球记忆”的?

很多人不知道,我和你最初差点被“毙掉”。词曲作者陈其钢回忆:“我写完第一版,张艺萌说‘太柔了,奥运会该燃一点’。我熬了三个通宵,把激昂的鼓点、交响乐的编曲全砍了,只留一把吉他,两把嗓子——就像人在空谷里的对话。”

刘欢拿到demo时,弹琴的人正轻轻拨着弦,唱词只有简单的“我和你,心连心,同住地球村”。他听了一遍,沉默了半分钟:“这首歌不能唱成‘歌功颂德’,得像在跟邻家说话。”

为了录出这种感觉,他关了录音棚的空调,怕冷气让声音太“紧”;让团队把所有的隔音棉都拆了,故意保留一点点环境音;甚至在副歌部分,要求莎拉·布莱曼放慢速度,像哄着孩子入睡似的。

后来现场直播时,全球观众都听到了一个细节:当“为梦想,千里行”这句唱完,有零星的掌声从观众席传来,但很快又被下一句“相会在北京”压了下去。不是不够热烈,是所有人都被这“轻轻一叩”的心动,钉在了原地。

三、“啤酒肚”的他,为什么比偶像更能打动世界?

那晚的刘欢,黑色西装有些紧,肚子在聚光灯下格外显眼。但当他开口,全世界都没人在意身材。

有外媒记者后来写报道:“刘欢的声音像中国的水墨画,一开始很淡,慢慢晕染开来,突然在某处浓墨重彩——不是技巧,是里面有故事。你能听出一个四十岁男人对世界的温柔,也能听出一个文明对客人的真诚。”

很多人对比过刘欢和莎拉·布莱曼:一个像温厚的山,一个像清澈的湖,看似迥异,却在这首歌里融成了“一泓水”。刘欢后来说:“我根本没想跟她比,也没想跟谁争。当她和声响起时,我突然觉得,原来不同国家、不同语言的声音,真的能像家人一样抱在一起。”

十五年后,我们为什么还在刷刘欢的我和你?

去年冬天,杭州亚运会开幕式,有观众在弹幕里刷“想听刘欢唱我和你”。有人说“已经老了,听不出当年的刘欢了”,底下有人回:“哪有什么岁月不老,是他把青春刻进了歌里。”

其实刘欢自己很少提那晚的事。有次采访被问起“唱完什么感受”,他挠挠头:“累啊,唱完腿都软了。后来看回放,发现莎拉看着我笑,我才反应过来——哦,我们刚给世界唱了首歌。”

这就是刘欢吧。他不站C位,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,用声音撑起一个国家的体面;他不追求热搜,却让全世界记住了,有一种温柔叫“我和你,心连心”。

下次再听我和你,你或许会想起:那个被说“发福”的男人,其实用最干净的嗓子,给世界递过一张中国的名片——上面写着:我们来了,不是来赢的,是来相会的。

这,大概就是2008年那个夏夜,全世界都安静下来的理由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