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流量席卷一切的娱乐圈,总能跳出一些“非典型”故事。比如刘欢清——那个唱过弯弯的月亮的男人,最近在延安的黄土坡上,又有了一个新标签:“乡村项目部负责人”。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第一反应是:搞音乐的,怎么突然钻到乡村搞项目了?是跟风“乡村振兴”,还是真藏着什么没说的故事?
从录音棚到黄土坡:他的浪漫不是“作秀”,是刻在骨子里的乡土记忆
熟悉刘欢清的人都知道,他不是那种“泡在象牙塔”的音乐人。当年弯弯的月亮火遍全国时,他就总说:“这歌要是没有岭南水乡的印记,写不出来。”后来做专辑,他一定要跑到云南采风,跟着老艺人学彝族酒歌;拍MV,愣是耗在贵州苗寨住了一个月,镜头对着梯田、老灶台和晒谷场,美工都嫌他“太较真”。
“我打小在河北农村长大,泥土味儿比酒香还熟悉。”刘欢清在采访里说过这话。他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赶集,驴车轱辘碾过土路的“嘎吱”声;记得夏夜里躺在院子里,听大娘们唱的小白菜,调子跑得比风筝还远,却比任何谱子都动听。这些碎片,早就成了他创作的“底气”,也藏着他对“乡村”最朴素的理解——不是风景画,是活着的生活。
所以这次去延安,真不是一时兴起。2021年,他跟着公益团队去陕北采风,在安塞的一个小村里,看到几个老太太坐在窑洞门口晒太阳,手里纳着鞋底,嘴里却哼着信天游,调子高得能戳破云:“正月里来正月正,我送大军在门前……”刘欢当时就愣住了:“这不就是当年李季在王贵与李香香里写的调子?活了多少年的东西,怎么就没人管了?”
村民告诉他:“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谁还学这个?再过几年,怕是要失传咯。”这句话像根刺,扎在刘欢清心里。回来后,他翻出自己收藏的老唱片、旧歌本,发现太多“要消失的声音”:陕北的酸曲、江南的田歌、西北的“花儿”……它们曾是老百姓的“情感数据库”,现在却成了“非遗名录里的冷名词”。
“光唱出来没用,得让它们‘活’在当下。”刘欢清动了心思:能不能用做音乐的经验,在延安做个试点?把乡村的“老东西”和“新东西”捏在一起,让年轻人愿意回来,让老手艺变成能赚钱的“好营生”——这大概就是他“延安项目经理”的初心。
不是“砸钱”,是“蹲下来”:把项目做成村民的“自家事”
第一次去延安调研,刘欢清没带团队,就背了个相机,租了辆二手摩托车,在黄土沟壑里转了半个月。白天跟着老乡下地种谷子,晚上挤在村委会听大爷们唠嗑,连村里的孩子都围着他:“刘叔叔,你能不能教我们唱东方红啊?老师教的没这个调子甜。”
就是从这时候开始,他确定了项目思路:不搞“高大上”的文化园,也不学那些“网红村”搞复制粘贴——他要做的,是“让乡村做自己”。比如,村里有口百年老井,井壁上长满了青苔,村民说“这井水甜,泡馍最香”,他就拍纪录片,让老井当“主角”;村子里几个大嫂会剪窗花,手艺传了三代,他就联系设计师,把这些窗花纹样做成文创书签、帆布包,在直播间里卖,结果“一上线就抢空”。
“以前总觉得‘项目’就是盖楼、招人,后来才发现,最好的项目是‘人心’。”刘欢清说,他们团队在村里租了个废弃的窑洞做工作室,没搞豪华装修,墙上贴着村民写的毛笔字,窗台上摆着老乡送的老南瓜,连开会都围着土炕坐,端着粗瓷碗喝陕北红茶。有次讨论办音乐节,村民提意见:“别搞太闹,我们老农鸡叫就起床,晚上睡得早。”结果那年的“黄土坡音乐节”,晚上9点准时结束,台下坐着抱着娃娃的大娘、扛着锄头的大爷,跟着节奏打拍子,比看演唱会还热闹。
最让他开心的是“手艺传承班”。村里有个70岁的老汉,会唱30多首信天游,以前只给山羊唱,现在成了“非遗传承人”,教村里的孩子唱歌,一个月能拿3000块补贴;还有几个年轻姑娘,以前在城里打工,现在回村学做布老虎,绣一个能卖80块,比在厂里加班还轻松。“她们说,‘以前觉得农村穷,回来才发现,手里的老手艺就是金饭碗’。”刘欢清说到这儿,眼睛亮亮的。
娱乐圈外的“流量密码”:不是红毯,是土地的温度
做这个项目两年,刘欢清没发过一条“官宣”微博,没上过热搜,但村里的人都知道他:“那个会唱歌的刘主任,给我们修了水泥路,还帮我家卖小米。”有人说他“傻”,放着好好的音乐人不当,去搞“不赚钱的乡村项目”,他却觉得值:“我在录音棚里唱歌,最多几万人听;在村里做个项目,能让几十户人家过上好日子,这比拿奖还踏实。”
其实刘欢清的做法,恰恰戳中了娱乐圈的“痛点”。现在多少人追着流量跑,今天炒cp,明天凹人设,回头看看,留下了什么?而刘欢清选择“慢下来”:用音乐人的敏感捕捉乡村的美,用运营人的思维让文化变现,用真心换真心,和村民一起“种”一个有温度的村子。
前几天看到他发的朋友位,视频里是夕阳下的黄土坡,一群孩子穿着红兜兜,唱着他改编的信天游,调子还是那么高,但歌词里多了句:“刘叔叔教的歌,甜过老井的水。”底下有人评论:“刘欢清这波,才是真正的‘顶流’。”
是啊,真正的“流量”,从来不是屏幕里的数字,而是土地上长出来的故事,是人心里的温度。刘欢清的“延安项目经理”,当的不是官,是“乡愁守护者”——而他打磨的“项目”,也不是冰冷的KPI,是能让时光慢下来的,那片土地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