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我们每天哼唱的洗脑神曲,幕后藏着多少个像刘欢涛这样“被遗忘的造梦师”?

凌晨一点,北京某录音室的灯光还亮着。刘欢涛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,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又删,耳机里循环着同一句旋律——这是他为新人歌手小周准备的demo,已经熬了三个通宵。窗外的霓虹把影子投在墙上,像个沉默的旁观者,而他只是在备忘录里写了句“鼓点节奏还是有点飘”,便又戴上耳机继续。

刘欢涛

你或许没听过刘欢涛的名字,但大概率听过他参与的歌。从抖音上千万播放量的城市傍晚,到热播剧星辰大海的插曲追光者——没错,就是那首让无数人边哭边跟唱的歌,他当时是制作统筹组的“细节控”;甚至你家楼下广场舞大爷大妈跳的最炫民族风早期编曲Demo里,也有他偷偷加进去的笛子变奏。有人说他是“音乐圈的隐形人”,他却笑着说:“名字被记住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人听到歌时,心里会‘咯噔’一下。”

北漂十年,他从“录音室小工”到“爆款操盘手”

刘欢涛

刘欢涛不是科班出身。18岁那年,他揣着攒了三年的压岁钱和一把破吉他,从山东小城坐了12小时绿皮火车到北京,想去实现“写歌”的梦。现实却给了他一拳:音乐公司前台看他穿得朴素,直接说“我们不要业余爱好者”;他跑去酒吧驻唱,每晚唱到嗓子沙哑,赚的钱只够租城中村一个没有窗户的“隔断间”。

转机出现在他当“录音室助理”时。有一次,制作人临时不在,歌手对着一段旋律总唱不出感觉,急得摔了谱子。刘欢涛鼓起勇气说:“哥,要不您试试把词里的‘永远’改成‘三天’?我听着反而更戳心。”歌手愣了愣,试唱后果然眼泪下来了。后来才知道,这段词是歌手写给刚去世的奶奶,他总觉得“永远”太飘,却想不出更朴素的词。那天之后,制作人开始让他参与编曲讨论,他凭借“从小地方带来的真实感”,慢慢在圈子里扎了根。

刘欢涛

“好歌不是‘做’出来的,是‘磨’出来的”

2022年,新人小周带着自己的demo找上刘欢涛。那会儿的旋律其实已经挺抓耳,但刘欢涛听了半天皱起眉:“词太‘满’了,像念稿子;编曲也炫技,把人声盖住了。”小周有点委屈:“我练了半年词,觉得每个字都有意义。”

刘欢涛没直接说改,而是带他去胡同口的大爷棋局旁边坐了半天。“你听,大爷下棋时骂‘臭棋篓子’,多带劲!哪有‘人生如棋,落子无悔’那么文绉绉?”那天晚上,他让小周删掉一半歌词,保留最口语化的几句,又把原以为“高级”的弦乐换成了胡同里常听的二胡。三个月后,城市傍晚突然在短视频平台爆火,评论区有人说“听着就像小时候傍晚放学,奶奶在巷口喊我回家吃饭”。

“好歌不是堆砌技巧,”刘欢后来在采访里说,“是要让每个音符都长在生活里。就像你妈妈喊你吃饭的声音,不用修饰,听着就踏实。”

“比起当‘明星’,我更想当那个‘递话筒’的人”

这些年,找他的人越来越多:有想“转型”的顶流歌手,希望把电子歌做出“烟火气”;有导演抛来影视OST邀约,点名要“能听出故事感的旋律”。但他很少出现在台前——去年某颁奖典礼,他参与制作的歌拿了奖,台下观众拼命鼓掌,镜头扫过嘉宾席时,他正低着头帮调音师检查线路。

有人问他“不遗憾吗?”,他却翻出手机里一张照片:是四川一个支教老师发来的,班上孩子用破旧的吉他弹他写的追光者,跑调跑得厉害,却笑得特别开心。“你看,歌到他们那儿,就已经‘活’了。我写歌时想的从来不是‘火’,是想‘有没有人需要这首歌’。”

录音室的门终于开了,刘欢涛伸了个懒腰,朝阳透过玻璃窗照在他身上,混音台上还贴着便利贴,写着“明天给小周加个口哨声,像小时候放学路上吹的”。他抓起包往外走,嘴里哼着新想的旋律,跑调得厉害,却笑得像个拿到糖的孩子。

其实我们每个人手机里,都有几个像刘欢涛这样的人:他们不追热搜,不上综艺,却悄悄把我们的生活写进歌里。当你某天突然听到一段旋律,觉得“这唱的就是我啊”——记住,背后一定有个人,曾像打磨宝石一样,把它从粗糙的石头里,一点点磨出了光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