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从头再来”响彻大街小巷时,我们真的听懂了刘欢藏在歌声里的那股劲儿?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或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润如玉的深情。但若说哪首歌最能戳进中国人的骨子里,怕是这首从头再来要排前列。它诞生在世纪之交的下岗潮里,像一双粗糙却温暖的大手,托住了无数个在命运漩涡里挣扎的灵魂。

1998年,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,数千万产业工人离开坚守半辈子的岗位。电视里,下岗职工们攥着补偿金,站在街头茫然四顾;报纸上,“再就业”三个字带着沉甸甸的分量。就在那时,一首从头再来突然响起——没有华丽的编曲,刘欢那带着岁月磨砺感的嗓音,像剥开 onion 般层层递进,把“心若在,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这句歌词,硬生生刻进了时代的年轮里。

有人问,这歌凭什么能火二十多年?你细听刘欢的唱法,他没用技巧煽情,每个字都像是从牙关里磨出来的。“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这句轻描淡写的话,被他唱得重如千钧。1998年,沈阳钢铁厂的下岗工人李建国说,第一次听这首歌时,他正坐在公园长椅上抽烟,烟灰掉在地上都没发觉。“刘欢的声音像在拍我肩膀,说‘兄弟,天没塌’。”后来他用补偿金开了个小卖部,起名“再来”,至今还挂着那首歌的歌词。

刘欢歌词从头再来

刘欢自己提过,录制这首歌时他特意去工厂体验生活。“车间里的机器声、工人的骂娘声,都比录音棚的混响真实。”他不在意自己是不是“歌星”,只在乎这首歌能不能给那些“被时代甩下来的人”一点底气。这大概就是好歌手和“匠人”的区别——前者追求技巧,后者用生命当传声筒。

现在回头看,从头再来早不是一首简单的“励志歌”。它是纪录片,记录着一个群体怎样在阵痛里站直;是锚点,让后来者知道“低谷”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;更是镜子,照出我们民族骨子里那股“打碎骨头连着筋”的韧劲。年轻人现在听它,可能会觉得“太老派”,可当你在职场被裁、创业失败时,那句“看成败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,依然能让你在深夜里攥紧拳头。

刘欢没拿过什么“流量奖”,但他的歌成了几代人的“精神BGM”。为什么?因为他从不在乎自己多红,只在乎歌声能不能陪人走过最难的路。现在再听从头再来,依然能听到那个用歌声扶起一个时代的男人,藏在旋律里的那句话:别怕,咱从头再来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