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张学友真的“一个级别”吗?华语乐坛两大巅峰,究竟谁更胜一筹?

要说华语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,绕不开两个名字:刘欢与张学友。一个被尊为“音乐教父”,一个被封为“歌神”,这么多年,总有人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——“刘欢张学友是一个级别的吗?”这问题听着简单,细想却挺复杂:论唱功,两人都是教科书级别;论成就,一个撑起内地音乐半壁江山,一个统治华语流行乐坛三十年;论影响力,一个连接艺术与大众,一个定义了流行音乐的标杆。可要说“一个级别”,到底“同”在哪里?“不同”又在哪里?今天咱们不捧不踩,就掰开揉碎了聊聊。

刘欢张学友是一个级别的

先看“硬功夫”:唱功天花板,但完全是两种“打开方式”

说起两人的唱功,粉丝见面可能先吵起来——“张学友现场稳如CD”“刘欢高音能穿透天花板”。但仔细听就会发现,他们根本是两种技术流派,就像武侠里的“东邪”与“西毒”,都达到顶尖,却路数截然不同。

刘欢张学友是一个级别的

张学友的唱功,是“技术流的大成者”。他的声音条件其实不算顶级,音域不算最宽,但胜在“控制力登峰造极”。从低吟浅唱的李香兰到高亢撕裂的头发乱了,从爵士到摇滚到情歌,他能把任何曲风唱出“张学友味儿”。最绝的是“情感共鸣”——你听吻别,听到的不只是旋律,是失恋的人躲在被子里掉眼泪的压抑;听只想一生跟你走,又觉得那“执子之手”的坚定就在耳边。他的技巧永远为情感服务,哪怕一个转音、一个气声,都是设计过的“自然”,就像好厨子做菜,吃不出调料味,只吃得出“正宗”。

刘欢的唱功,则是“学院派的极致”。他是科班出身,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硕士,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几乎无人能及。他的声音像“大提琴加入人声”,宽厚、醇厚,自带叙事感。唱弯弯的月亮,你仿佛能看到故乡的月色洒在小桥上;唱千万次的问,那种对命运的不甘与追问,被他用极具张力的声音撕开。刘欢的高音不是“飙”,而是“立”——比如好汉歌里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那声音像从地里长出来的,既有泥土的厚重,又有冲破云霄的气势。他敢挑战艺术歌曲,也敢改民歌,但无论怎么改,都带着“音乐家”的严谨,每个音符都在调上,每个换气都有讲究。

所以论“唱功”,两人都是天花板,但张学友是“流行唱法的天花板”,刘欢是“跨界唱法的天花板”。你能说一个比一个强?恐怕不行,就像问“篮球和足球哪个更难”,根本不在一个维度。

再说“江湖地位”:一个“开宗立派”,一个“登峰造极”

如果说唱功是“内力”,那江湖地位就是“名号”。刘欢的“教父”,更多是“开创者”的意味;张学友的“歌神”,则是“统治者”的底气。

刘欢的地位,源于他对华语音乐的“破圈”与“奠基”。上世纪80年代末,内地流行音乐还在摸索,他凭少年壮志不言愁一鸣惊人,歌声里既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,又打破了“革命歌曲”的刻板印象。后来的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,把流行音乐写进了时代记忆——不止是歌,更是那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。更重要的是,他“连接了古典与流行”。很多人第一次通过他的好汉歌知道,原来民歌可以这样改编;第一次通过我是歌手(他是总监),看到内地音乐人的专业素养。圈内人说:“刘欢在的地方,音乐就有分量。”他不是“流量歌手”,是“音乐界的定海神明”,无论流行乐怎么变,提到“华语音乐的开创者”,绕不开他。

张学友的地位,则是“垄断级”的统治。90年代的香港乐坛,群星璀璨,但张学友是“断层第一人”。唱片销量连续多年亚洲第一,演唱会场次纪录至今难破,媒体称他“华语乐坛最后一位天皇巨星”。他的“歌神”称号,不是粉丝吹的,是市场认的——那时候KTV里放得最多的就是他的歌,街头巷尾哼的都是“让我忘记你我做不到”。更厉害的是他的“长青”:从80年代出道到现在,60岁的人开演唱会,still能唱三小时不喘气,嗓子状态比很多年轻歌手还好。香港乐评人黄志翔说:“张学友的可怕在于,他把流行音乐做成了‘标准化’,后来者想超越他,要么比他唱得稳,要么比他红,而他两者都做到了。”

所以,“教父”和“歌神”,谁的地位更高?其实没有可比性——一个“开天辟地”,一个“封神立道”,都是华语乐坛的丰碑。

还有“影响力”:一个“传道授业”,一个“普度众生”

影响力的大小,不只看作品多红,更要看“影响了多少人,影响了什么”。

刘欢的影响力,更偏向“行业引领”。他是内地音乐教育的“活教材”,很多后来者都说:“学流行音乐,先听刘欢。”无论是综艺中国好歌曲里对原创的扶持,还是担任歌手总监时对音乐编曲的把关,他都在用自己的专业素养,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。而且他不“端着”,经常在节目里讲“声乐原理”,鼓励年轻歌手“敢唱、敢试”,就像个严厉又和蔼的老师。他对“音乐普及”的贡献也很大,很多人通过他才知道,原来流行音乐不只是“口水歌”,里面有和声、有编曲、有文化。

张学友的影响力,则是“全民级”的。他的歌是“国民记忆”,父母辈爱听情网,年轻人爱唱饿狼传说”,连孩子都会哼“一路上有你”。他的演唱会是“家庭聚会”,经常看到一家三代人一起去听——因为他的歌跨越了时代,也跨越了年龄。更难得的是,他“用作品传递正能量”。比如每天爱你多一些,唱的是普通人的爱情;只想一生跟你走,唱的是忠诚与坚守,这些歌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讲透了最朴素的情感,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共鸣。

所以刘欢是“行业灯塔”,张学友是“大众情人”,一个照亮了前路,一个温暖了人心。

最后说一句“大实话”:他们根本不用比“级别”

其实说“刘欢张学友是一个级别的”,可能本身就是一个“伪命题”。就像问“李白和杜甫谁更厉害”,一个是“诗仙”,一个是“诗圣”,风格不同,成就领域不同,都在各自的领域登峰造极,何必非要分个高下?

刘欢的厉害,在于他把流行音乐“艺术化”,让更多人看到音乐的文化深度;张学友的厉害,在于他把流行音乐“大众化”,让音乐走进千家万户。一个像“山”,巍峨厚重,需要仰望;一个像“海”,辽阔包容,让人亲近。
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刘欢张学友是一个级别的吗?或许,他们根本不需要“同级”这个标签——华语乐坛因为有了刘欢,有了专业的高度;因为有了张学友,有了流行的广度。他们就像并蒂莲,开在同一片泥土上,却各自绽放,共同构成了华语乐坛最耀眼的风景。

而对听众来说,能同时拥有这两位“传奇”,本身就是一种幸运。你觉得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