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听过刘欢弟吗?他曾是春晚舞台上让全国观众记住的“幸运儿”,如今却消失在大众视野里——他到底是谁?又经历了什么?

提到“刘欢”,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响起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?或是中国好声音里那个戴着黑框眼镜、认真教学的导师?但要是有人说“刘欢弟”,十有八九你会愣一下:这名字像亲戚家的隔壁小孩,听着耳熟,却总也想不起在哪见过。

没错,刘欢弟不是顶流明星,没发过专辑,没演过大戏,甚至没上过几次热搜。但他偏偏在十多年前的春晚舞台上,让全国记住了这个戴着红领巾、说话带点口音的男孩。2010年央视春晚,小品一句话的事里,他饰演“小男孩”,一句“阿姨,我是刘欢的弟弟”逗笑了无数观众。那时候的他,才12岁,虎头虎脑,站在郭冬临、牛莉这些老戏骨身边,一点都不怯场,反倒像个天然萌的“气氛组担当”。

春晚结束那天,刘欢弟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。有人说“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”,有人说“得让孩子进娱乐圈,比现在这些小演员都自然”。就连他自己在学校里,都成了“名人”:低年级的小朋友追着他要签名,高年级的学长拍着他的肩膀说“以后成为大明星别忘了我们”。那时候的他,估计也觉得自己的人生会像坐火箭一样,越飞越高吧?

刘欢弟是谁

可你发现没?娱乐圈里这种“一夜爆红”的幸运儿,最后能稳稳站住脚的太少了。刘欢弟也不例外。春晚之后,确实有导演找他拍戏,也有综艺邀请他录制,但大多是“童星”类的配角,今天演个留守儿童,明天演个邻家小孩。拍了几部戏,他发现“拍戏要等很久,一场戏可能就拍我哭两分钟,其他时间都在待机”,还不如在学校里跟同学一起踢足球开心。

更让他不适应的,是周围人的眼光。有次他去超市,阿姨认出他,当场就指着他对旁边人说“这不是春晚那个刘欢弟嘛”,然后掏出手机就要合影。他摆着手说“阿姨我作业还没写完”,结果阿姨调侃“哎呀,当了明星还嫌弃我们啦”。那一刻他突然觉得:“我不是明星啊,我就是个想好好上学的孩子。”

后来,刘欢弟选择了“退圈”。高考那年,他去学播音主持,想着“以后当个主持人也挺好,不用演戏,又能说话”。可惜高考成绩差了几分,没考上理想的大学。他去餐厅端过盘子,在网吧当过网管,甚至跟着叔叔去工地上搬过砖。有次高中同学聚会,大家提起他,有人说“刘欢弟现在怎么样了?是不是在北京当演员呢?”他只是笑笑,低头扒拉着碗里的米饭——没人知道,他那时候在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,每天站10个小时,脚肿得像馒头。

再后来,刘欢弟消失了。他的社交媒体停更在2015年,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是“今天发了工资,请室友吃了火锅”。有人说他去国外打工了,有人说他回了老家的县城,结婚生子,开了家小超市。前两年有网友爆料,在山东某县城的街头见过他,戴着一顶鸭舌帽,正骑着电动车送外卖,车筐里还放着给女儿买的玩具。

说实话,看到这些消息,我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。我们总习惯把“上过春晚”和“成功”画等号,可刘欢弟用十多年的时间告诉我们:人生又不是只有一条赛道。有人喜欢聚光灯下的耀眼,就有人享受小日子里的安稳。他或许没成为我们期待的“明星”,但他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——不用应付无休止的通告,不用被网友评头论足,每天按时吃饭,陪女儿写作业,晚上送外卖回来还能跟老婆吐槽“今天单子太多,腿都走断了”。

说到底,刘欢弟是谁?他既不是“刘欢的弟弟”,也不是“过气的童星”。他就是个普通人,像我们身边的同学、同事、邻居一样,经历过高光时刻,也尝过生活的一地鸡毛,最后选择了一条不那么“光鲜”,却踏实的路。

你敢信吗?当年那个在春晚上说“我是刘欢弟弟”的小男孩,如今真的活成了自己的“哥哥”——不用靠别人的名字发光,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。这或许就是最朴素的成功吧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