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明明是北京长大的人,为什么说他骨子里刻着山东的“魂”?

提起刘欢,很多人脑海里先冒出的,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“岁月走过你的脸孔”的深情,或是好汉歌演唱会上拍着桌子、头发花白却依旧声如洪钟的“老男孩”。作为中国乐坛的“常青树”,他的名字几乎和“实力派”画了等号——但要是有人问您:“刘欢跟山东有啥关系?”您会不会愣一下?毕竟,我们总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说话京腔京韵,行事透着北方人的爽利。可要是翻他的家谱,听他自己聊童年,您会发现:这个北京长大的大艺术家,骨子里其实刻着山东人的“实在”“热血”和“念旧”。

刘欢山东

祖籍山东惠民:从“闯关东”到扎根北京的山东根

您可能不知道,刘欢的“山东根”,藏在东北松花江边,也藏在山东惠民县的老祠堂里。他的爷爷当年是从山东惠民“闯关东”去的东北,在哈尔滨成了家,生下了刘欢的父亲;后来父亲又从东北来到北京,才有了土生土长的刘欢。虽然刘欢出生在北京,从小听着胡同里的叫卖声长大,但山东人的“家底”,却从没断过。

刘欢山东

他自己在采访里提过,小时候家里过年,包饺子、蒸年糕,全是山东的老做法。奶奶做的“山东大葱卷饼”,薄饼裹着刚从市场割回来的大葱,抹点黄豆酱,那香味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。“山东人过日子图个实在,吃的东西得扎实,人活得也得实在。”这话听着,是不是特别像咱身边山东大爷常唠叨的?就连刘欢说话的调子,虽然带点北京腔的随意,但聊到重要的事时,那份不拖泥带水的“杠”劲儿,活脱脱一个山东汉子——认准的道理,十头牛都拉不回来。

山东性格浇灌的音乐:从好汉歌到从头再来的豪情与担当

刘欢山东

要说刘欢和山东最“神”的交集,还得是他的音乐。您想想,好汉歌里“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的仗义,是不是像极了山东人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”的侠气?当年央视拍水浒传,请刘欢写主题曲,他一口应下,没要一分钱片酬,就为了把“好汉”的骨血唱出来。那首歌传遍大江南北,现在唱KTV,还有多少人跟着吼“大河向东流”?这股子豪迈劲儿,不正是山东文化里“忠义”的注脚吗?

后来下岗潮的时候,刘欢又唱了从头再来。那首歌没有华丽的词曲,就像一个邻家大哥拍着你的肩膀说:“别灰心,咱重新来!”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,只有实打实的共情——这股子“接地气的担当”,不正是山东人“宁可苦自己,不误别人”的劲儿吗?他在公益演出中,总说“咱得让老百姓看到音乐的力量”,这种“把事当事”的实在,和山东人“做事要厚道”的处世哲学,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。

山东情结:从“没回过老家”到“时刻惦记着根”

刘欢自己总开玩笑说:“我是‘假北京人’,真山东人。”因为他出生在北京,长在北京,说的是北京话,吃的也多是北京菜,可他心里,却始终记挂着山东的老家。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回过惠民老家没,他挠挠头,不好意思地说:“忙得晕头转向,一直没空,但我妈常跟我说,你爷爷当年走的时候,从家里揣了把山东的土,说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根。”

现在他走到哪儿,遇到山东老乡,眼睛都亮。有一次在济南演出,台下有个观众举着“惠民老乡刘欢加油”的牌子,他看见了,专门停下来,对着那个方向鞠了一躬:“老乡,谢谢你们!我爷爷是从惠民来的,我也是!”那一瞬间,舞台上的大歌星,就像一个找到了组织的游子,眼里泛着光。这种“认亲”的实在,不是山东人,哪能有?

为什么我们总在刘欢身上,看到山东人的影子?

其实,不光刘欢,很多从山东走出去的名人,身上都带着一种共同的底色:实在、豪爽、重情义。而刘欢,虽然没在山东长大,但山东的根、山东的家风、山东的文化,早就随着血脉,刻进了他的骨子里。他的音乐不玩虚的,是真性情;做事不图虚名,是真心做事;对人不分高低,是把每个人都当“自家人”。

所以,下次再听刘欢唱歌,别光顾着跟着哼——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里,有山东人的仗义;“从头再来”的鼓励里,有山东人的担当;就连他偶尔在舞台上开个玩笑,透着的那股子“不装”的实在,都是山东人给他的“礼物”。毕竟,根这东西,藏得住一时,藏不了一辈子。刘欢的故事,其实也是很多在外游子的故事:无论走多远,家乡的根,永远是心里最暖的那盏灯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