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刘欢和姚贝娜同唱弯弯的月亮,为什么我们总在旋律里想起自己的青春?

90年代初的夏夜,南方小镇的弄堂口总能听见老式录音机里飘出弯弯的月亮的前奏。吉他轻轻拨弦,像风吹过河边的芦苇,把岁月都染成了温柔的青色。那时没人想到,这首歌会成为两代歌手的“试金石”——刘欢用醇厚的嗓音让它沉淀成岁月的琥珀,姚贝娜用清亮的声线把它酿成青春的烈酒,而每个听众心里,都住着一片被这首歌照亮的“弯弯的月亮”。

刘欢姚贝娜弯弯的月亮

1990年,一首歌让李海鹰“弯”进了华语乐坛

要聊弯弯的月亮,得先从它的“父亲”李海鹰说起。1989年,这位广东词曲作者在出租屋里写这首歌时,眼前浮现的是家乡东莞的石龙古镇:青石板路蜿蜒,月亮倒映在东江水里,阿妹坐在河边的榕树下梳辫子,远处阿哥的渔船摇着橹慢慢靠近。“弯弯的月亮,弯弯的桥,弯弯的忧伤藏在阿哥的歌声里”,李海鹰没想写“爆款”,只是想把少年时见过的月光、闻过的桂花香、听见过的乡音,揉进五线谱里。

刘欢姚贝娜弯弯的月亮

可这首歌一开始并不被看好。找了不少歌手试唱,都觉得“不够抓耳”。直到1990年,刘欢在央视青歌大赛上唱了它——他没有用华丽的转音,也没有飙高音,就像坐在河边给你讲故事,声音里带着点北方大汉的沉稳,又藏着对南方水乡的温柔。比赛结束后,这首歌像长了翅膀,从北京的大街小巷传到广州的茶楼酒肆,成了那年夏天最“弯”的风景线。

刘欢的“月亮”:让岁月有了重量

很多人说,刘欢的弯弯的月亮是“成年人的月光”。记得2013年他在我是歌手上重新演绎这首歌时,穿了一件简单的黑色毛衣,弹着吉他,唱到“我的心充满惆怅,不为那弯弯的月亮”时,眼角微微发红。后来他在采访里说:“年轻时唱这首歌,觉得是写爱情;现在再唱,才懂那是写时间——你总以为月亮是弯的,会变成圆的,可走着走着,发现那些没说出口的话、没见到的人,都成了永远的‘弯’。”

他的声音里没有技巧的堆砌,就像村口的老井水,清冽又带着土腥味。很多人说,听刘欢唱这首歌,会想起小时候坐在爷爷的膝头,听他讲过去的事,那些模糊的往事,在他的声音里突然变得清晰。原来“弯弯的月亮”从来不是缺憾,是记忆的形状,是时光在我们心里刻下的褶皱,藏满了故事,也藏满了烟火气。

姚贝娜的“月亮”:让青春有了光

如果说刘欢的月亮是“往事的月亮”,姚贝娜的月亮就是“青春的月亮”。2005年,她参加超级女声,唱了这首歌。当时的她扎着马尾,穿着白色连衣裙,站在舞台上像一株向日葵,眼睛里有光。她没有刘欢的低沉,却用纤细的嗓音唱出了少女的悸动——“你的心很宽,我的窗很小”,咬字像蝴蝶落在花瓣上,轻盈又带点颤抖。

2014年,她在中国好声音上再次唱起这首歌。那时的她经历了乳腺癌手术,却依然笑着对导师说:“我想把这首歌,唱给所有在黑暗里坚持的人。”这一次,她的声音里有了厚茧,像被雨水冲刷过的栀子花,依然洁白,却多了韧性。“弯弯的月亮”在她嘴里,不再是忧伤,是希望——像青春期里某个熬夜的夜晚,你抬头看见月亮是弯的,却觉得它好像在对你眨眼,说“别怕,快天亮了”。

可惜,这颗“月亮”没能等到天亮。2015年1月16日,姚贝娜离开了。很多人说,再听她的弯弯的月亮,会想起她笑起来的样子,像弯弯的月牙,挂在青春的夜空,永远亮晶晶。

为什么我们总为“弯弯的月亮”泪流满面?

有人说,好的歌能让人听见自己的故事。弯弯的月亮唱的是故乡、爱情、青春,其实唱的是每个人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——那些回不去的故乡,那些没来得及说再见的人,那些以为会永远圆满的梦。

刘欢的月亮,是父亲喝醉后哼的小调,是母亲缝补旧衣时的背影,是岁月酿成的酒,后劲十足;姚贝娜的月亮,是初恋时的心跳,是毕业季的合影,是青春酿成的糖,甜中带酸。当两代人的“月亮”在旋律里交汇,我们突然明白:原来月亮从不是“弯”的,是我们总在长大,总在怀念,总在那些旋律里,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
下次再听到弯弯的月亮,不妨抬头看看天。月亮还是那个月亮,只是听歌的人,从少年变成了中年,从渴望圆满,学会了欣赏“弯”的美好——就像人生,哪里有什么圆满,那些弯弯绕绕的遗憾,才是我们最珍贵的“弯弯的月亮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