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社交媒体,突然弹出一条推送:“刘欢 吉克隽逸 绯闻”,点进去一看,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。有人翻出2013年我是歌手的旧片段,说刘欢看吉克隽逸的眼神“不对劲”;有人拿出两人早年同框照,调侃“忘年恋”的戏码;甚至还有营销号编出“刘欢为吉克隽逸写歌”的离谱故事。
奇怪了,这两位一个72岁的乐坛“定海神针”,一个40岁的彝族歌后,除了10年前在我是歌手有过交集,这些年几乎没同框过,怎么突然被“绯闻”缠上了?
先别急着站队,先搞清楚:这绯闻从哪来的?
翻遍全网,所谓的“绯闻”源头,无非三个:
一是2013年我是歌手的片段剪辑。刘欢作为导师,在吉克隽逸淘汰时红了眼眶,说“我特别为你骄傲”,被网友解读成“偏爱”;二是某采访里,吉克隽逸提到“刘欢老师像父亲一样指导我”,被断章取义成“暧昧”;三是早年两人合唱终于等到你的舞台,刘欢主动为吉克隽逸调整话筒角度,被截图配文“绅士细节暴露真心”。
说白了,全是“旧闻翻炒”,外加对“师徒关系”的恶意解读。要知道,当年我是歌手里,刘欢指导过不少选手:尚雯婕、黄绮珊……谁没听过他“恨铁不成钢”的点评,谁没见过他为选手着急的样子?怎么到了吉克隽逸这儿,就成了“绯闻”?
真相1:他们之间,只有“伯乐与千里马”的纯粹
要说刘欢和吉克隽逸的关系,还得从2013年那届我是歌手说起。当时吉克隽逸刚从中国好声音出道,带着一股彝族姑娘的野性,却还没找到“学院派”与“民族风”的平衡点。
有次排练,她唱了一首改编的不要怕,高音部分处理得过于用力,自己都觉得不对。刘欢听完,没直接批评,而是拿起钢琴边弹边说:“你看,彝族的音乐里有山谷的风,有溪水声,你要让声音‘飘’起来,而不是‘喊’出来。”那天,他俩在琴房待了整整3个小时,从咬字到气息,一句一句抠。
后来吉克隽逸淘汰,刘欢在后台拍着她的肩说:“你的声音里有‘魂’,别丢了这份独特。”这句话,吉克隽逸记到现在——2021年她做个人演唱会时,特意在串场视频里放了这段话,配文:“刘欢老师,您说的‘魂’,我一直带着呢。”
这才是他们关系的底色:一个懂音乐的前辈,愿意倾囊相授的后辈,没有弯弯绕绕,只有对艺术的尊重。就像刘欢后来在采访里说的:“吉克隽逸是璞玉,我只是帮她把上面的灰擦了擦。”
真相2:所谓“暧昧”,不过是误解“情绪价值”
有人说:“刘欢对吉克隽逸太温柔了,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。”可仔细想想,刘欢对谁不是这样?
尚雯婕第一次唱最终信仰跑调,刘欢急得直搓手;杨宗纬紧张到忘词,他上台拍着对方后背说“没事,慢慢来”;连黄绮珊淘汰时,他都说“你是我的骄傲”。这些镜头当年都被剪进了“高光时刻”,怎么没人说他和尚雯婕、杨宗纬有“绯闻”?
说白了,这是观众对“情感表达”的刻板印象。在娱乐圈,见过太多“冷漠导师”“功利前辈”,突然遇到一个愿意把选手放在心上的人,就觉得“不正常”。可刘欢本就是这样的性格——他曾在节目里说:“做音乐,先做人。音乐是冷的,人心不能冷。”
他给吉克隽逸递水、帮她整理衣服、在她压力大时讲笑话,这些“绅士举动”,在他眼里只是“对晚辈的照顾”,在网友眼里却被解读成“暧昧”。就像你给加班的朋友送杯热咖啡,却被路人说成“关系不一般”,这难道不可笑吗?
真相3:真正该关注的,不是绯闻,是他们的“音乐传承”
比起捕风捉影的“绯闻”,更值得说的是刘欢和吉克隽逸对音乐的坚持。
刘欢72岁了,去年还在做声生不息的音监,每天熬到凌晨只为调整一个和弦;他说“流行音乐不能只有口水歌”,这几年一直在为独立音乐人站台。吉克隽逸40岁了,没有靠“好声音”的流量吃老本,反而去学民族乐器、采风民歌,去年出的专辑彩色的黑,全是她对彝族文化的诠释。
他们之间,没有“狗血剧情”,只有“音乐对话”:刘欢告诉她“别被市场绑架,守住自己的特色”,她回敬他“我会带着彝族的声音,走到更远的地方”。这种师徒间的传承,在娱乐圈里多珍贵啊!
最后想说:别让绯闻,污了真正的艺术
这些年,娱乐圈的“绯闻”太多了,大到明星出轨,小到“同框即CP”,仿佛不炒点“八卦”,就没人关注。可刘欢和吉克隽逸的故事,明明那么好——一个老艺术家对晚辈的提携,一个年轻歌手对传统的坚守,这才是该被记住的“高光”。
下次再看到类似的“绯闻”,不妨问问自己:我们是喜欢看“人设撕扯”,还是想记住“音乐本身”?毕竟,刘欢的歌还在传唱,吉克隽逸的舞台还在继续,那些真正的艺术,才是能留到最后的“绯闻”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