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版钟馗凭什么让90后00后也入坑?当摇滚嗓遇上千年神仙,这跨界到底玩明白了什么?

要说娱乐圈里能把“传统”和“时髦”玩得人五人六的,刘欢绝对能排进前三。这位以好汉歌唱红大江南北的“大哥”,这些年除了偶尔上歌手亮亮嗓门,大部分时间都扎在音乐教室里当老师。可最近突然有网友扒出,他十几年前在一个小众文化节上“扮过”钟馗,视频传到网上后,居然让一批90后、00后直呼“被美晕”——等等,那个我们印象里总唱“大河向东流”的刘欢,怎么就跟“驱邪斩妖的钟馗”扯上关系了?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粉丝玩梗?

一、不是“演”钟馗,是用音乐“画”钟馗

先澄清个事儿:刘欢没演过影视剧里的钟馗,也没上过cosplay舞台。他的“钟馗”,藏在2008年北京国际戏剧节的一段钟馗嫁妹音乐片段里。当时他给导演田沁鑫的戏剧项目做音乐顾问,没按套路出牌——别人做钟馗音乐,要么用锣鼓铿锵的戏曲腔,要么配点诡谲的电子音,他却带着北京交响乐团,把摇滚的鼓点、爵士的和声,甚至陕北信天游的唱腔揉了进去。

刘欢 钟馗

你听那段音频开头:低沉的贝斯线像从地府深处浮上来,突然一声“嘿——!”,刘欢的嗓音劈开里三层外三层,高亢里带着点沙哑,像钟馗醉醺醺地提着酒坛子,一脚踹开鬼门关。中间一段唢呐solo起高腔,他跟着哼“正月娶新人哟——”,尾音拖得老长,活脱脱是个爱热闹、讲义气的“鬼大哥”,哪是传说里青面獠牙的“凶神”?有网友说:“这不比那些浓妆艳抹的钟馗有劲儿?听着就觉着这神仙有人味儿!”

二、为什么是刘欢?他的“钟馗味儿”藏在哪儿?

说到钟馗,大家脑子里可能先冒出神笔马良里那个黑脸虬髯的汉子,或者是戏曲里踩着跷、甩着衣带的武生。可刘欢偏偏没往“形似”上使劲,他玩的是“神通”。

他的嗓音本身就是“人设”:宽厚、有磁性,像陈年老酒,越品越有劲儿。早年唱弯弯的月亮,温柔得能揉进月光里;唱从头再来”,又硬得像块钢板。这种“能柔能刚”的本事,刚好戳中钟馗的“多面性”——他是“赐福镇宅圣君”,但私下里也是个爱喝酒、重感情的糙汉子。田沁鑫后来采访说,刘欢当时跟他磨了半个月:“钟馗不能只‘正’不‘邪’,他得有烟火气,得让人觉得‘这哥们儿能处’。”

所以他在音乐里加了点“小心思”:乐器上用了秦腔的板胡,但节奏套了摇滚的4/4拍;唱词里既有“饮尽杯中酒”的豪气,又有“妹妹莫怕”的温柔。有人听得乐了:“刘欢这是把钟馗唱成‘江湖大哥’了?可你看他唱到‘驱邪荡魔’时,那个劲儿又唰地立起来了,像一把出鞘的剑——这才是神仙该有的样子啊!”

三、凭什么让00后也“真香”?传统不是“老旧”的代名词

最让人意外的是,这段十几年前的老视频,最近在B站、抖音上突然翻红,弹幕里全是“家人们谁懂啊,刘欢居然能让我对钟馗上头?”“00后宣布入坑传统文化,因为一个摇滚大叔?”有网友甚至扒出,刘欢当年在音乐会上唱过自己改编的钟馗谣,开头加了段京剧念白,底下年轻观众跟着打call打得不亦乐乎。

这事儿说到底,还是刘欢没把“传统”当“古董”。他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好,但不能供着,得让年轻人“摸得着、听得懂”。就像他总跟学生说的:“昆曲的水袖美,但你得让现在的年轻人觉得‘这动作跟我打游戏放技能一样帅’,他们才会愿意看。”所以他的钟馗音乐里,没有刻意“复古”,反而用了不少现代音乐的表达方式——你说是摇滚也好,爵士也罢,反正耳朵舒服,心里有劲儿,年轻人自然就愿意听。

四、从好汉歌到钟馗:刘欢的“执拗”,是把根扎在文化里有人说刘欢“爱折腾”,唱流行歌跑去搞音乐剧,当评委又跑去教书。可你看他这几十年,哪一次离得开“文化”这两个字?当年唱好汉歌”,没按电视剧原版的婉约来,非得扯着嗓子喊“大河向东流”,就是要让听者感受到梁山汉子的热血;后来做经典咏流传”,带着孩子们唱苔,怕的是“小草无人问津”的遗憾被遗忘。

这次钟馗爆火,与其说是他“跨界”成功,不如说是他几十年如一日“啃老本”的必然结果——他始终相信,传统不是“过时的”,而是“鲜活的”,就像钟馗这神仙,从唐代传说里走来,身上早已沾满人间烟火。刘欢用他的嗓子、他的音乐,只不过是把这烟火气又给续上了。

说到底,刘欢和钟馗的“相遇”,哪是什么偶然?一个是对音乐较真的“老顽童”,一个是守护人间的“正义神”,他们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“不服输的劲儿”。所以下次再有人说“传统节目老套”,你不如甩他一句刘欢钟馗的链接——让00后自己看看,什么叫“神仙打架”,什么叫“经典永不过时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