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除了好汉歌的沧桑,刘欢的人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“破防”瞬间?

凌晨三点的北京,楼下的便利店还亮着灯。收银员刚打了个哈欠,就听见车载音响里飘出好汉歌的旋律——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。没等反应过来,驾驶座上的大叔突然跟着吼起来,声音嘶哑却透着股劲儿,吼到高音处还拍了下方向盘,引得路边的野猫都吓了一跳。

大叔是刘欢的资深歌迷,但这场景,像不像当年某个你熟悉的场景?提到刘欢,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蹦出“音乐教父”“实力唱将”这些标签,甚至有人开玩笑说“刘欢的歌,KTV里敢点的基本都是大神级人物”。但比起聚光灯下的光环,更让人琢磨不透的,是他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——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、坚守和“人间烟火”,甚至比好汉歌的旋律更能戳中人心。

你知道吗?他曾是“非科班”的音乐“野路子”

刘欢 .

1981年,18岁的刘欢考上了国际关系学院,主修意大利语。那时候谁能想到,这个每天抱着意大利语法书啃的愣头青,后来会成为北京欢迎你的“总指挥”?

大学期间,刘欢纯属“半路出家学音乐”。宿舍里架了把破吉他,对着收音机扒邓丽君的歌;系里组织晚会,他自告奋勇上台弹唱,结果忘词了,干脆改口唱起了意大利歌剧选段,把台下同学唱得愣是没敢鼓掌。但就是这么个“野路子”,却让北京音乐学院的教授听出了天赋——1985年,他参加首都高校英语歌手大赛,用一首百万雄师过大江拿了冠军,歌词是他自己填的英语,曲子是把中国民歌和布鲁斯揉在一起,连评委都惊了:“这小子哪学的作曲?”

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:给电视剧便衣警察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22岁的声音里带着股不羁的劲儿,火遍全国;给三国演义写滚滚长江东逝水,用交响乐的磅礴揉着京韵大鼓的韵味,连京剧大师袁世海都竖起大拇指:“这年轻人,懂音乐!”可很少有人知道,那时候他白天在大学教意大利语,晚上钻进棚里录音,常常忙到凌晨三点,骑着自行车从西城区骑到东城区,结果路上睡着了,摔进过沟里。

比“歌神”光环更动人的,是他“抠门”得可爱的家

1990年,刘欢在央视春晚唱了弯弯的月亮,成了那一代人的“声音记忆”。但比起舞台上的意气风发,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生活中的他像个“老学究”——不爱名牌,不爱应酬,连手机都用最老的诺基亚,理由是“功能够用,不会分心”。

他的妻子卢璐是人大哲学系的老师,当年两人是相亲认识的。刘欢兜里就揣了20块钱,请卢璐吃了碗炸酱面,还说“我这人别的不行,做饭还行”。结果婚后,卢璐发现刘欢做饭是真“绝”:红烧肉能炖得入口即化,包饺子连馅料配比都记在本子上。有次女儿发烧,刘欢背着女儿去医院,怀里还揣着刚买的歌谱,说“怕灵感跑了”。

2019年,刘欢在节目里自曝得了脂肪肝,导致腿部血栓,差点截肢。话没说完,眼圈先红了:“当时医生让我必须减肥,我女儿站在旁边哭,说‘爸爸你再不瘦,我就不要你了’。”说到这儿,他笑了,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,“现在每天走一万步,女儿监督我,走不够不让吃饭。”

这样的刘欢,哪像个“歌神”?分明是个被女儿拿捏的“女儿奴”,是个会为妻子洗手作羹汤的“哲学家丈夫”,是个会因为体重偷偷叹气的中年人。

当“天才”遇上“困境”,他才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热爱

2012年,刘欢在美国做了一场手术,术后暂时失声。医生说“你可能再也不能唱歌了”。那天晚上,他坐在酒店阳台上,看着纽约的霓虹灯,第一次觉得“音乐离我好远”。

可半年后,他站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,虽然声音不如从前浑厚,但开口的瞬间,四个导师全转了过来。那英说“我小时候就是听你的歌长大的”,杨坤直接喊“刘欢老师你终于回来了”。录制期间,他因为声带受损,每唱一句都要喝口水,休息十分钟,却坚持录完所有学员的指导。有人劝他“歇歇吧”,他摆摆手:“这些孩子需要我,就像当年的我需要那些前辈一样。”

去年,有粉丝偶遇他在胡同里遛弯,头发花白了不少,但还是戴着老花镜看曲谱。他说现在很少开演唱会了,“不是唱不动了,是想把更多时间留给写歌——总有些旋律,在我脑子里转,不写出来难受。”

从好汉歌到从头再来,从弯弯的月亮到我和你,刘欢的歌陪着我们长大。可比起他那些传唱度极高的作品,更让人记住的,是他藏在旋律里的人间气——是那个会为女儿做饭的中年人,是那个在困境里不放弃的音乐人,是那个用一辈子告诉我们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的普通人。

下次再听到好汉歌,不妨多想一层:这个唱着“大河向东流”的男人,自己的人生里,也曾有过无数“要扛过去的坎”。可他偏偏把那些坎,都酿成了让我们听了就想跟着哼唱的歌。

这样的刘欢,谁能不爱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