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唱了几十年流行歌,怎么突然成了京剧的“野生代言人”?

提到刘欢,脑子里跳出的大概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千万次的问里缠绵悱恻的深情,抑或是好声音里戴黑框眼镜、语重心长说“我们听学员唱歌其实是享受”的导师形象。但如果你翻看他2023年后的演出视频,会发现一个“反差萌”的刘欢:唱完弯弯的月亮能即来段京剧智取威虎山的“打虎上山”,在综艺节目里随口就哼几句四郎探亲的“叫小番”,甚至有年轻观众在评论区留言:“刘老师,您这京剧味儿比我这个票友还正?”

京剧 刘欢

这不是“跨界玩票”,而是这位流行乐坛“定海神针”,与京剧的一场“双向奔赴”。要说起来,刘欢和京剧的缘分,比很多年轻京剧迷的年纪还大。

他的京剧启蒙,是“爷爷带出来的”

京剧 刘欢

“我第一次接触京剧,是跟着爷爷坐在胡同口的马扎上,听收音机里的铡美案。”刘欢在某次采访里笑着说,那时他还不到十岁,不太懂“驸马爷近前看端详”的词儿,就觉着那锣鼓点“敲得心跳快,过瘾”。爷爷是票友,常在家哼“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”,小刘欢就在旁边学,稚嫩的嗓音带着跑调,却把老爷子逗得合不拢嘴。

后来进了大学,刘欢组建乐队,主唱流行歌曲,但每次演出前暖场,他总爱来段京剧清唱。乐队鼓手回忆:“有次学校文艺汇演,他唱红灯记里的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’,一开口底下全静了——原来这摇滚青年,藏着这么扎实的‘童子功’。”只是那时候没人把这当回事,毕竟在八十年代的校园里,唱京剧比唱英文歌更“小众”。

直到2010年前后,刘欢在演唱会上即兴加入京剧念白,观众才惊觉:“这刘欢,懂啊!”他后来说:“京剧对我而言,不是‘传统艺术’的标签,是骨子里的旋律。就像你小时候学会的方言,不管走到哪,张口就是那个味儿。”

他的歌里,藏着京剧的“魂”

熟悉刘欢的人都知道,他的流行音乐里,总藏着些“不务正业”的细节。比如好汉歌前奏那两声唢呐,很多人以为是“民族风”,其实是京剧曲牌风入松的变奏;天地在我心里那句“清冷的山泉水”,旋律走向与京剧霸王别姬的“南梆子”异曲同工;甚至他在中国好歌曲为学员写的卷珠帘,桥段里那段“啊~啊~”的高腔,分明是京剧“摇板”的呼吸法。

“京剧的讲究在哪?在‘气’,在‘韵’,在‘留白’。”刘欢曾在开讲啦里解释,“比如唱‘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’,你不能只喊高音,得像京剧里的‘慢板’一样,让每个字都带着情绪走,慢慢铺开,听众才能品出里面的喜怒哀乐。”这种对“韵”的执着,让他不管是唱摇滚还是美声,都带着一种“讲故事”的感染力。

2022年,他受邀为京剧电影狸猫换太子创作主题曲,直接把京剧西皮流水的板式融入流行编曲。有人问“会不会破坏京剧的纯粹”,他反问:“京剧从徽班进京时就不是‘纯粹’的,它一直在吸收地方戏的养分。为什么不能吸收今天的流行音乐?只要‘魂’在,唱什么都是京剧。”

他让年轻人说:“京剧,原来这么酷”

要说刘欢对京剧最大的“贡献”,不是他自己唱得多好,而是让一批年轻人开始对着京剧节目喊“上头”。2023年“春晚彩排”流出视频,他唱了一段定军山,没有华丽的舞美,就一袭长衫,一亮嗓,弹幕直接炸:“这气场,比流量明星稳多了!”“求刘老师出京剧专辑!”

后来他在综艺声生不息里和香港歌手合作,把我的中国心与帝女花的“香夭”片段糅在一起,年轻观众第一次发现:“原来京剧和流行音乐能这么搭?”更有人因为他翻唱的说唱脸谱,去搜了“裘派花脸”是啥,甚至开始学唱“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”。

“我不觉得自己在‘推广’京剧,”刘欢摆摆手,“我只是在做我自己——一个听着京剧长大的音乐人,恰好把心里喜欢的两种东西,放在了一起。”但就是这样一种“自然而然”,让京剧不再是“爷爷奶奶辈的爱好”,而是成了年轻人眼里“有腔调、有故事”的艺术。

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:刘欢怎么成了京剧的“野生代言人”?或许答案很简单——因为他从不把京剧当“任务”,当“遗产”,当需要“保护”的老古董。他把京剧当成生活的底色,音乐的语言,就像呼吸一样自然。而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需要刻意“推广”,只要有人真心热爱,真诚分享,自然会有人听见它的美,爱上它的魂。

这,或许就是刘欢和京剧,给所有传统艺术最好的启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