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于和伟和刘欢,一位是“千面影帝”,一位是“乐坛活化石”,他们真的会在某个舞台或镜头前“撞个满怀”吗?

要说于和伟和刘欢这俩名字,在娱乐圈里的存在感都太“特殊”了。一个演了20年戏,从三国里的曹操到觉醒年代的陈独秀,硬是把“角色”演成了“人”,观众提起他,脑子里先冒出的是“于和伟是谁演的”而非“这是于和伟”;一个唱了30年歌,从千万次的问到凤凰于飞,嗓音里裹着岁月的重量,随便哼两句就能让80后90后跟着哼,却从没靠流量红过,只在音乐殿堂里“稳坐钓鱼台”。

可偏就有人问:“他俩合作过吗?”

乍一听,这问题像在问“章子怡和郭德纲搭过戏”——一个扎扎实实在影视圈“抠戏”,一个踏踏实实在音乐圈“磨声”,八竿子打不着啊。但仔细捋捋,娱乐圈的缘分有时候就像拆盲盒,你以为不可能的“组合”,可能就藏在某个你不常关注的角落里。

于和伟和刘欢有过合作吗

先说“最不可能”的领域:影视合作?基本没有。

于和伟的主阵地一直是影视剧。从早期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近年的悬崖巡回检察组叛逆者,他的角色不是“市井小人物”就是“复杂大人物”,台词功底和眼神戏是业内公认“教科书级”的;刘欢呢?除了早年演过几部小众电影(比如北京纽约里的配角),基本没在影视圈“折腾”,他更愿意在幕后当“伯乐”——给甄嬛传北京西站这些剧写主题曲,或者当我是歌手声临其境的导师,属于“镜头绝缘体”。

所以想看于和伟和刘欢在同一个剧组里飙戏?基本没可能。但要说影视“间接合作”,倒也不是全无线索。比如刘欢给不少古装剧配过主题曲,而于和伟演过不少历史人物——曹操、孙权、刘备……要是哪天刘欢给一部“曹操传”写主题曲,于和伟主演,算不算“隔空合作”?不过目前还真没这档子事。

再说“最有可能”的领域:舞台活动?有过“同框”,但不算“合作”。

娱乐圈的大型晚会、文化节目,这类“顶流艺术家扎堆”的地方,说不定能捞到同框的画面。比如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、中秋晚会,或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这类文化类综艺。

翻翻两人的履历:于和伟参加过国家宝藏第三季,饰演秦代“书法家”李斯,拿着竹简讲秦律的故事,温文尔雅又透着狠劲;刘欢是国家宝藏第一季的“001号国宝守护人”,饰演战国李冰父子讲都江堰,又唱又演,气场两米八。俩人都是“国宝”的常客,只不过一个在2019年第三季,一个在2017年第一季,节目组没把他们凑到一期,所以观众没“撞见过”。

再比如跨年晚会?于和伟参加过几次卫视跨年,但基本都是作为“嘉宾”串个场,说几句应景的话;刘欢的跨年演出,基本都是“压轴”级别的独唱,唱从头再来或者天地在我心,两人同台表演的镜头,还真没找到。

那“音乐+影视”的跨界合作?更难了,但“艺术共鸣”倒是有。

有人可能会想:刘欢写歌,于和伟演戏,要是于和伟主演的电影,刘欢量身定制主题曲,算不算“深度合作”?这想法挺美好,但现实是——刘欢给影视剧写主题曲,挑的都是自己“有感觉”的剧本,比如甄嬛传他不仅是作曲者,还深度参与了剧本改编,白鹿原的主题曲也倾注了很多心血;于和伟选剧本,更看重角色有没有“嚼头”,比如觉醒年代的陈独秀,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,啃了几十本历史书,连握笔姿势都要模仿。两人都是“较真”的主,可目前还没找到能把他们“捆绑”到同一个项目上的“缘分”。

不过,虽然没有正式合作,但两位艺术家在“艺术理念”上,倒是有不少共通之处。比如他们都“不接烂戏”——于和伟演了20年配角,直到50岁才靠觉醒年代爆红,中间多少“偶像剧”“流量剧”找上门,他都拒了,说“不能糟蹋观众信任”;刘欢更是,从90年代开始就拒绝商演,甚至公开批评“流量明星高片酬”,说“艺术不能向市场低头”。这种“不将就”的劲儿,让他们在娱乐圈成了“清流”,也让观众忍不住琢磨:这两个“轴”人要是凑一块儿,会擦出什么火花?

最后说一句:没有合作,也是一种“合作”吧?

其实观众问“于和伟和刘欢有没有合作过”,本质不是想八卦他俩的关系,而是想看到“顶级艺术家的碰撞”。就像有人期待张艺谋和陈凯歌合作拍片,或者周杰伦和方文山再写神曲——大家喜欢的不是“合作”本身,而是看到“两个认真做事的人”一起做事,那种“1+1>2”的期待。

于和伟和刘欢,一个用角色讲故事,一个用声音传情感,虽然没同台过,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给这个浮躁的娱乐圈“扎针”——告诉后来者:艺术,就得慢慢来,得用心。

所以下次再有人问“他俩合作过吗”,或许可以笑着回答:“合作过啊,合作着‘不向流量低头’,合作着‘把戏当命演’,合作着‘把歌当艺术做’——这才是娱乐圈最该有的‘顶级组合’,不是吗?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