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战队明明有扎西平夺冠军,为何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却总被忽视?

2017年的夏天,中国新歌声第二季(现中国好声音)的热度燎原——周杰伦戴着鸭舌帽调侃“要给学员买榴莲”,那英在转椅上笑出了法令纹,庾澄举着“老哈”的标志卖萌,而刘欢,则始终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,在盲选时偶尔跟着旋律轻轻晃头,偶尔皱眉沉思,像个在音乐仓库里淘宝的孩子。

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刘欢战队

那时候的观众,讨论最多的是周杰伦战队的郭沁“小仙女”般的嗓音,是那英战队扎西平措“黑马逆袭”的传奇,甚至庾澄庆战队的张磊都有人记得南山南的悠扬。但很少有人细想:刘欢战队,那个最后捧走年度总冠军的“藏龙卧虎之地”,怎么就没在观众心里掀起像其他战队那样的“大波浪”?

刘欢的“慢选”:不是不抢,是想等“对的声音”

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刘欢战队

要聊刘欢战队,得先说刘欢的“选人哲学”。盲选时,别的导师手速快得像抢红包,他倒好,往往等一首歌快唱完,甚至弹间奏时才转身。有学员唱得情绪高昂,他静静听完,摘下眼镜揉揉眉心说:“技巧很好,但我没从你声音里‘听’到你自己。”

最典型的,莫过于扎西平措。这个来自西藏日喀则的青年教师,唱着藏族牧歌改编的一面湖水,旋律悠悠荡荡,带着高原的风和青草香。当时那英已经转身,刘欢却等唱完了才缓缓按下按钮,后来他在采访里说:“那歌声里,有我没听过的东西——不是技巧,是‘土地的味道’。”

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刘欢战队

而单良呢?这个唱她来听我的演唱会的男孩,声音里有陈奕迅的沧桑,又有自己的少年气。他选的歌不算“炸场”,刘欢却一眼相中:“现在的年轻人唱得太‘满’,他留白的地方,刚好是故事最动人的地方。”

刘欢要的“爆款”,从来不是那种靠高音或技巧唬人的选手,而是“用声音讲人”的唱作者。就像他在好声音第一季说过的:“好听的歌像茶,得慢慢品,急不得。”可当时的综艺环境,谁还“慢”得下来?观众爱的是“一听就嗨”,导师抢的是“自带流量”的学员,刘欢这份“挑拣”,反倒让他的战队在初期显得“不温不火”。

从“独苗”到冠军:刘欢战队的“隐藏牌”有多硬?

如果说盲选是“选种子”,那battle战就是“见真章”。刘欢战队初期并不被看好——其他导师战队里,周杰伦有“小天后”张碧晨师姐坐镇,那英有“情歌女王”张信哲的班底,庾澄庆有“摇滚老炮”帮手,而刘欢,手握的是一群“素人”和“小众音乐人”。

但意外,总藏在细节里。

组内考核时,扎西平措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阿果缘,把藏语吟诵和R&B结合,舞台上的他不再是草原上的牧羊人,像个“音乐诗人”。刘欢在台下跟着打拍子,赛后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你知道你为什么赢吗?因为你唱的不是歌,是‘回家的感觉’。”

淘汰赛更绝。刘雨潼,这个前“青春美少女”组合的成员,带着一身伤痕重返舞台——他曾是偶像,却在追梦路上跌跌撞撞。他唱等风来,声音里是“三十岁男人的释然”,没有飙高音,却让全场观众红了眼眶。刘欢点评时没煽情,只说:“真正的勇敢,是敢在所有人面前,‘认’自己的狼狈。”

谁能想到,这个被很多人看作“最没存在感”的战队,最后竟杀到了总决赛?扎西平措一路逆袭,从“黑马”到“黑马终结者”,最后一曲自己,把藏族音乐与流行唱腔融合得浑然天成。当他举起冠军奖杯时,镜头扫过刘欢——这个向来严肃的导师,笑得像个孩子,悄悄抹了下眼角。

后来我们才懂:刘欢战队从不是“没有爆点”,而是他的“爆点”不在表面的技巧,而在“人”本身。那些被其他导师忽略的“有故事的歌手”,在他这里,都能长成参天大树。

为何总被“忽视”?观众的眼睛,有时会“骗”自己

说到这里,就该回到最初的问题:明明刘欢战队出了冠军,为啥总觉得它“没火”?

说白了,还是“流量”和“记忆点”的博弈。那年夏天,观众的注意力太容易被“抓”了:周杰伦一句“哎哟,不错哦”能上热搜,那英和哈林的互怼能剪成名场面,郭沁唱美若黎明时,弹幕里全是“想娶她”。而刘欢战队呢?扎西平夺冠后,很多人甚至记不清他是哪个导师的—— “哦,刘欢队的啊,那个藏族小哥?”

更现实的是,综艺的“传播逻辑”从来不是“谁实力强,谁就火”。刘欢的点评一针见血,但话语太“深”,像教科书,不像金句;他的战队学员,歌都“好听”,但不够“魔性”,不像学猫唱那样能一夜刷屏。观众习惯了“快消式娱乐”,对“需要花时间品”的音乐,反而失去了耐心。

可现在回看呢?当郭沁的“仙女音”渐渐被淡忘,当张磊的南山南成了“老歌单成员”,刘欢战队的那些歌,却依旧能让人单曲循环。扎西平措的一面湖水,听着像回到了故乡;单良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,藏着成年人最懂的心事;刘雨潼的等风来,唱透了“经历过的,都是成长”。

这大概就是“好音乐”和“综艺爆款”的区别吧——前者会沉淀下来,成为岁月里的老酒;后者热得快,凉得也快,像夏天的烟花,好看,却留不下痕迹。

写在最后:刘欢战队的“不火”,恰恰是音乐人的“幸事”

其实聊到会发现一件事:中国新歌声第二季里,刘欢战队是不是“最大黑马”,根本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他证明了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总有人愿意为“好声音”低头,为“真音乐”驻足。

刘欢曾在采访里说:“我做节目,不是为了造明星,是为了给好音乐找个家。”他的战队没那么多“花里胡哨”的包装,只有“歌手和歌”的纯粹。扎西平夺冠后有记者问他:“接下来想当明星还是音乐人?”他挠挠头说:“我想回学校教我的学生,他们需要我。”

你看,这才是刘欢战队最珍贵的地方——它不追求“爆红”,只忠于“热爱”。那些年被观众“忽视”的学员,如今大多还在音乐路上默默耕耘,因为他们的导师告诉过他们:“唱歌不是为了让人记住你,是为了让你记住自己。”

所以,下次再有人问“刘欢战队为啥没火”,你可以反问他:“你觉得,能唱出扎西平措那样‘有土地味道的声音’,能陪刘欢等一首歌‘慢慢品’的战队,算不算‘最大赢家’?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