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丰都刘欢欢是谁?她用十年“慢直播”守着长江边的烟火气,凭什么让百万网友跟着等一轮日出?

清晨五点半的丰都,长江还浸在墨蓝色的雾里,码头石阶上的青苔还没被晒干,刘欢欢已经把手机架在了那棵老榕树的树杈上。镜头微微晃了晃,远处的天空先是泛起一层鱼肚白,接着,金红的太阳像从江水里捞出来似的,一点点把江面染得发亮。她坐在石阶上,手边是杯早已凉透的浓茶,小声对着镜头说:“你看,今天的风是顺着江面吹的,比昨天暖和。”

丰都刘欢欢

屏幕上,弹幕“刷”地一下飘过:“欢欢姐,我又来看日出啦!”“这太阳我看了三个月,跟自家后山的似的”“我妈说,看你的直播比吃安神药还管用”。

从2014年抱着旧智能手机第一次按下“开始直播”,到如今手机换了五部、镜头前从只有她自己变成了跟着村民下地、赶集、杀年猪,刘欢欢已经守在丰都长江边整整十年。这个重庆丰都土生土长的姑娘,没上过热搜,没接过广告,却把一场“没剧本、不剪辑”的慢直播,做成了百万网友的“心灵避难所”。

丰都刘欢欢

不是“网红”,是想把“故乡的味”留住

“刚开始直播,就想着给城里的姑姑看。”刘欢欢记得,十年前姑姑打电话来,说“想看看咱老家的样子”,可家里人都不懂用智能手机。她灵机一动,抱着手机跑到江边,镜头对准远处的鬼城名山,嘴里念叨:“姑姑你看,这是咱小时候爬的山,现在山上的松树更高了……”

丰都刘欢欢

没想到,除了姑姑,直播间里还有几个陌生人。“有个网友说,‘姑娘,你这镜头比旅游宣传片还真实’。”刘欢欢笑了,当时她没想过,这种“随便拍拍”的直播,会成为后来很多人每天必看的“电子故乡”。

丰都,这座被长江环抱的小城,自古有“鬼城”传说,但对刘欢欢来说,它是清晨码头石阶上刚被扫帚划出的水印,是张大爷卖手工馒头时蒸笼里冒的热气,是长江退潮后露出的滩涂上,捡贝壳的孩子踩出的一串脚印。“以前总觉得‘故乡’就是个词,直到看到屏幕里有人说,‘欢欢姐,你镜头里的江水,和我小时候家门口的一样’,我才明白,这些‘稀松平常’的东西,对很多人来说,是回不去的念想。”

她直播从不“搞噱头”:不喊“家人们上链接”,不刻意制造“感动剧情”,就是拍真实的丰都。春天拍菜花田里蜜蜂嗡嗡飞,夏天拍村民顶着大太阳收苞谷,秋天拍江上渔船撒网时银鳞闪动,冬天拍腊肉挂在屋檐下结的冰碴子。有一次,镜头跟着村里的李嬢嬢去摘橘子,李嬢嬢边摘边唠叨:“这橘子甜得很,就是今年雨水多,有点裂口子。”弹幕里有人问“裂口的橘子还甜吗”,刘欢欢拿起一个掰开,汁水溅在镜头上,笑着说:“你听,这‘咔嚓’声,甜不甜?”

后来,越来越多的网友跟着她“认识”了丰都:有人问“江边的吊脚楼还能住人吗”,她带着镜头爬上老木梯,拍屋檐下挂的辣椒串;有人好奇“鬼城的传说是不是真的”,她就去采访当地老人,听他们讲“酆都大帝”的故事,最后补一句:“传说归传说,咱丰都人过得踏踏实实的。”

“慢”的底气:把镜头对准“不值得”的细节

做十年直播,刘欢欢也遇到过“劝退”的声音。“有人说我,‘现在都什么时代了,还拍这些没流量’‘人家主播都去拉萨、去看极光了,你就守着条江,不腻吗?’”她摆弄着手机支架,指尖有些老茧——这是常年扛着手机爬山、下地的印记,“可我觉得,这些‘慢’的东西,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啊。”

她记得去年冬天,直播拍到一位老匠人编竹筐。老人坐在小马扎上,竹篾在他手里翻飞,指尖被割出小口子,他却不紧不慢地说:“手艺活儿,急不得。”直播间里有人说“老爷爷好厉害”,也有人开玩笑“这编织速度,比我刷短视频还慢”。刘欢欢没说话,只是把镜头推近,拍老人裂口子的手,和他竹筐上那些细密的纹路。“后来有个私信我,说‘我爷爷以前也编竹筐,看了这个视频,我哭了’。”她说着,眼眶有点红,“有些东西,快不了,也不想快。”

为了让直播更“真实”,她几乎不用滤镜。“有次拍日落,网友说‘欢欢姐,你开个滤镜吧,今天的天太灰了’。我说‘灰就灰吧,这就是真实的长江边的日落啊,哪天天天都是‘网红天’,才假呢’。”她喜欢直播里的“意外”:突然闯镜头的土狗,村民吵架的几句吆喝,甚至手机没电的瞬间——这些“不完美”,反而让更多人觉得“亲切”。

慢慢地,她的直播间成了“网友的后花园”。有人失恋了,蹲在直播间看江水“疗伤”;有人加班晚归,开着她的直播当“背景音”;有老人带着孩子来看,指着屏幕说“你看,这是你小时候才见过的大公鸡”。“有次我感冒了,声音哑了,直播时没说几句话,结果弹幕里全是‘欢欢姐多喝热水’‘今天早点休息’,那一刻我觉得,我不是在‘直播’,是在‘陪大家过日子’。”

江边的烟火气,是最珍贵的“流量密码”

十年过去,刘欢欢的直播间有了百万粉丝,但她还是每天雷打不动早起直播。“有人问我,‘红了之后有没有想着赚大钱’,我咋说呢?”她嘿嘿一笑,“我只想把丰都的好东西,让更多人看见。”

去年,丰都的一个村想发展乡村旅游,找到她:“欢欢姐,你看我们村的梯田美不美,能不能帮着拍拍?”她带着镜头去了,从早到晚,拍农民插秧,拍孩子在田埂上追蜻蜓,拍夕阳把梯田染成金色。后来,那个村成了“网红打卡地”,村民家的农家乐住满了游客。“有个大爷拉着我的手说‘姑娘,谢谢你啊,我们家今年民宿收入比往年多赚了十几万’。”她说着,眼睛亮亮的,“这比赚多少钱都让我高兴。”

她还是没带货。“有人说我‘傻’,流量就是钱啊。可我总觉得,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。”她镜头后,挂着一串风干的辣椒和一双草鞋,这是去年村民送给她的,“你看这辣椒,是张嬢嬢家自己种的;这草鞋,是李大爷编的。他们给我的,不是‘礼物’,是‘信任’。”

如今,刘欢欢的直播间里,除了老粉丝,多了很多年轻人。有人问她“欢欢姐,你这么坚持,到底图啥?”她正对着镜头剥橘子,汁水顺着指尖往下滴,她抬头笑了笑,看向窗外:“图这江边的风,图这日升日落,图屏幕那头,有人说‘欢欢姐,今天我也觉得生活挺美好的’。”

凌晨六点,太阳完全跃出江面,金光洒在刘欢欢的脸上。她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,对着镜头挥挥手:“今天就播到这儿,明天早上五点半,咱们老地方见,太阳还在呢。”

屏幕上,弹幕飘过:“晚安,丰都”“明天还来”“谢谢你,让我们有了一个‘回得去’的故乡”。

长江水还在静静流着,刘欢欢的直播,还在继续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