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空降中国新歌声导师席,这盘“活棋”到底下了多久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?

深夜的李荣浩还在直播间和粉丝互动,转身发现手机里弹出一条娱乐推送:“刘欢确认加入中国新歌声。”他愣了一下,手指悬在屏幕上半天没回过神——这个消息比他当年盲选转身时还让人意外。

中国新歌声刘欢加入

为什么是刘欢?这个问题在华语乐坛传了二十年。

当选秀节目还在用“流量导师”“话题导师”博眼球时,中国新歌声突然请来一个连彩排都要提前看总谱、采访总说“音乐这事儿得较真”的老教授。有人说这是“逆行”,但但凡了解刘欢的人都知道:他从来不是综艺咖,却是华语乐坛最不会“演”的“真神”。

中国新歌声刘欢加入

一、他手里的麦克风,从来不只是“导师”那么简单

翻开刘欢的履历,你会发现一个“矛盾体”:

他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被喊“歌神”,唱千万次的问时被万人合唱,却在最红的时候跑去美国进修音乐;他当青歌赛评委时敢对选手说“你这和弦用得像熬坏了的粥”,却会为了帮农村歌手改旋律,熬到天亮。

所以当中国新歌声官宣他加入时,最激动的是那些真正懂音乐的人。

你想啊,这个节目从第一季就强调“为好声音而生”,可这些年观众总吐槽:“选来去不就是那几种唱法?”“导师们光顾着斗嘴,音乐性呢?”而刘欢的出现,就像往一锅熬得寡淡的汤里扔了块老汤底——他不需要抢镜头,只要坐在那儿,现场的调子就不敢跑偏。

记得他以前在中国好歌曲里指导学员,有首歌用了太多转调,他直接拿过吉他,一段一段拆:“你看,这里你加了F和弦,本来是小调的忧伤,结果你把它搞成大调的欢快了,这不是拧巴吗?”那种对细节的较真,估计现在很多导师都做不到。

二、节目组等了十年,终于等到他“松口”

有人可能问,中国新歌声为什么不请更“年轻”的导师?

你想想,这些年综艺里见过太多“导师”:有的靠段子撑场,有的靠粉丝投票,有的甚至对着学员的原创歌曲说“这调子可以往流行方向改改”。但刘欢不一样——他从不定义什么是“好声音”,他知道每个人身上的棱角都是音乐的根。

据说节目组联系刘欢的时候,他说了三个条件:“不搞剧本,不设淘汰赛制,别让我当‘摆设’。”

为什么这么“轴”?因为他见过太多“被综艺毁掉的好嗓子”。早前有媒体问他怎么看选秀节目里学员“炫技”,他叹了口气:“技巧是骨架,可要是没有那股心里的劲儿,再华丽的炫技也是空壳。”现在中国新歌声答应他“让选手唱自己想唱的”,这不就是他自己坚持了半辈子的音乐理念吗?

三、网友们吵翻了:“这是要给后辈‘开课’?”

消息一出,评论区直接炸了。

有人说:“完了,下一季学员压力大了——刘欢耳朵比尺子还准!”

有人说:“终于不用看导师‘抢人’大战了,刘欢一句‘我觉得你可以试试更高音’,比任何煽情都管用。”

但最让人期待的,还是他和其他导师的“化学反应”。你想啊,如果刘欢遇到那种飙高音就扯着嗓子喊的学员,他会怎么说?是直接指出“气息不稳”,还是会先讲讲科学的发声方法?如果遇到唱民谣的年轻歌手,他会不会聊起当年和崔健一起玩摇滚的日子?

说不定到时候,别的导师还在纠结“选哪个会更有流量”,刘欢已经拍着大腿说:“这孩子声音里有股劲儿,我得把他的棱角保下来。”

四、华语乐坛缺的不是“流量”,是刘欢这样的“定盘星”

这些年总有人问:选秀节目为什么越来越没意思?

说到底,是大家都忘了“音乐”二字的分量。有的节目把选手包装成爱豆,有的导师把舞台当成秀场,只有刘欢,带着一把吉他,二十年如一日地站在后台,告诉所有搞音乐的人:“别着急,好声音是需要等的。”

就像他当年唱好汉歌时,从慢板到快板,每一个字都砸在人心坎上;他给甄嬛传写凤凰于飞,连转音都是古词里的韵脚。这样的刘欢,坐上中国新歌声的导师席,不是“降维打击”,而是给这个快节奏的综艺圈,来了一剂“清醒针”。

所以你看,当网友们都在讨论“刘欢能不能救活中国新歌声”时,其实在说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现在的华语乐坛,到底缺什么?

是缺会唱歌的人,还是缺敢说真话的人?是缺流量,还是缺匠心?

刘欢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他从来不是“综艺明星”,却比任何综艺明星都懂“做内容”的分量。就像他常说的:“音乐这事儿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”

现在,他终于站在中国新歌声的舞台上,等着告诉每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:“别怕,你的声音,值得被听见。”

那我们呢?是该期待这个舞台上会诞生多少“刘欢式的好声音”,还是该反思: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,好好听一首歌了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