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的夏天,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的舞台上,刘欢导师转椅时扶眼镜的动作,成了很多人的“时代眼泪”。当时谁也没想到,这个被网友调侃“像大学教授”的导师,会带着一群“非典型”学员,成为那季最“后劲”的存在——没有流量小花,没有赛前热搜,甚至冠军扎西平措的名字,都比不上隔壁战队那英学员的出圈度。可十多年后再回头翻当时的视频,刘欢组的每一场battle,都像一坛陈年的酒,越品越有味道。
刘欢选人:不问“技巧”,只看“人”放在音乐里合不合适
要说刘欢组的玄机,得先从导师本人说起。很多人记得他第一轮盲选时,对90后女孩郭沁的评价:“你这声音像从一个特别干净的容器里发出来的。”当时郭沁唱的是美若黎明,抱着吉他站在舞台中央,脸上还带着点学生气的青涩,声音却像山涧泉水,清得能看见底。刘欢转椅后,第一句话不是“技巧很好”,而是“你这声音里有故事”。
后来他选学员时,几乎从不纠结“高音有没有爆发力”“节奏卡不卡点”。比如蒙古族歌手扎西平措,初唱七月上时,普通话都带着点口音,编曲甚至“土味”得像草原上的篝火晚会,但刘欢看到了他藏在改编里的真诚——“他把民谣的‘真’和流行的‘顺’捏在一起,不是技巧堆出来的,是本能。”还有迪玛希(虽然他是补位学员),第一次试唱时直接用哈萨克语哼了一段,刘欢拍着桌子笑:“这嗓子,是老天爷赏饭吃,但更难得的是他知道怎么用这嗓子‘说’话。”
对比当时其他战队“选技巧型选手”的风气,刘欢像个“反内卷先锋”。他曾私下跟导演组说:“学员是来唱歌的,不是来比赛的。唱歌的本质是把心里的话掏出来给人听,不是把嗓子喊到冒烟。”所以刘欢组的学员,哪怕是晋级赛里被淘汰的,也极少有“为炫技而唱”的痕迹——他们像一群被导师点亮的普通人,带着各自的成长烙印,在舞台上把“我”唱明白了。
学员们:没有“标准偶像”,却成了“标准好歌手”
刘欢组的学员,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idol模板”。郭沁参赛时才17岁,唱当我们年轻时像在对外婆说话,台下评委点评“太稚嫩”,刘欢却反驳“她不是稚嫩,是保留了不被世故污染的干净”——后来这首歌在网络上播放量破亿,无数人留言“听着这首歌,突然想起了小时候”。
扎西平措就更别说了,决赛唱鸟人时,他竟然在台上跳起了自编的“踢踏舞”,被网友吐槽“像在跳广场舞”。但刘欢在后台全程笑得合不拢嘴:“你看他跳得多开心啊?唱歌不就是要让听众也跟着开心吗?”最后扎西夺冠,发表感言时说:“谢谢刘欢老师,他说音乐可以不完美,但不能不真诚。”
甚至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忘了:刘欢组有一个叫希望(本名靳森林)的学员,唱城市足印时跑调了,但他唱到“这冷冰的梯阶”时,眼泪突然掉了下来。刘欢没有打断他,等他唱完才说:“跑调可以改,但如果你忘了为什么唱这首歌,那这个舞台就失去意义了。”后来这个学员虽然没走到却在淘汰感言里说:“刘欢老师让我明白,歌手的底气,从来不在音准里,在心里。”
这些学员可能没有被太多人记住名字,但他们唱的歌,却像钉子一样钉进了听众的记忆里——没有华丽的舞台设计,没有尖叫的应援棒,只有一把吉他、一个麦克风,和一段能让你想起某段人生的故事。
十年后再看:刘欢组的“不争”,成了最好的“争”
现在的选秀节目,早已从“比拼唱功”变成了“比拼人设”“比拼流量”。可2017年的刘欢组,偏偏是个“异类”——刘欢从不主动cue学员上热搜,淘汰学员时也不刻意煽情,甚至在他组学员晋级决赛后,有记者问他“有没有信心拿冠军”,他笑着摆摆手:“冠军是谁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们站在这里的时候,没忘记自己为什么唱歌。”
这句话,现在听来简直像一记耳光。我们见过太多“冠军学员”出道后迅速沉寂,也见过太多“技巧型歌手”在舞台上炫技完就忘了歌词。但刘欢组的学员,很多人后来都没进入主流娱乐圈,有的开了间小小的音乐工作室,有的成了音乐老师,有的甚至回了家乡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。
可前几天我翻到郭沁的微博,她现在偶尔会在livehouse唱歌,配文是“今天有位听众说,他当年因为我的歌才开始听民谣,突然觉得当年的‘不完美’都值得了”;扎西平措还在做民族音乐推广,去年发了一首融合藏语rap的歌,下面评论“听刘欢老师当年选你的原因了”。
原来真正的“封神”,从不是拿了多少奖牌,唱了多少ost,而是在多年后,还有人会因为你的歌,想起某个夏天、某个人、某段曾经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。
最后想说:刘欢组的“遗产”,是给选秀界的一封“情书”
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再提中国新歌声,但刘欢组的“神仙编曲”和“神仙学员”,却成了很多音乐人的“启蒙教材”——有人翻出郭沁当年唱美若黎明的弹幕,说“原来素人唱歌可以这么动人”;有人分析扎西平措的鸟人,说“原来民谣和流行可以这样结合”。
或许刘欢从一开始就没想“赢”。他带着一群不被定义的学员,在竞技意味浓厚的舞台上,做了一档“反竞技”的音乐节目。他告诉我们:好的音乐不需要包装,好的歌手不需要人设,真正能留住的,永远是藏在旋律里的“人”。
所以如果现在有人问“中国新歌声2刘欢组凭什么封神”,我会说:因为他们没把比赛当成比赛,而是当成一场“带学生唱歌”的课堂。刘欢选的不是“冠军”,是“歌手”;而他们唱的不是“比赛曲”,是“人生”。
这,或许就是刘欢组给所有热爱音乐的人,留下最珍贵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