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海豚音王子”遇上“音乐教父”,张杰和刘欢在好声音后台究竟藏了多少让人破防的细节?

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,从不缺导师间的“神仙斗嘴”,也不少选手与导师的“感人互动”,但要说让观众一边笑着抹泪、一边忍不住二刷回放的,还得是2023年那季里,张杰和刘欢这对“反差萌师徒”的日常。一个是以“海豚音”出圈、台上热情似火的“张老师”,一个是行走的“音乐活字典”、台下爱讲冷幽默的“刘大爷”,明明是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风格,偏偏在后台、在排练室,碰撞出了比舞台更动人的火花。

中国好声音之张杰刘欢

刘欢的“宝藏发现”:“这嗓子,老天爷赏饭吃”

熟悉张杰的人都知道,他出道早、唱功稳,但在好声音的舞台上,他还是第一次以“导师”身份和刘欢这位“音乐教父”同框。节目刚开始时,很多人都担心:“张杰会不会太拘谨?刘欢老师那么严肃,能合得来吗?”结果第一场录制后台,一段传到网上的花絮就打破了所有猜测——

中国好声音之张杰刘欢

当时张杰正在准备转身导播的耳机,刘欢突然凑过来说:“小张啊,你刚才那段清唱,喉位控制得可以啊,我特意调慢听了,那个换气点比原谱还自然。”一向被说“唱功好”的张杰当场愣住,脸一红:“刘老师,您连这个都听出来了?”刘欢摆摆手,手里还转着笔:“我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作曲时,教授就说,好的歌手,呼吸都能讲故事。你这嗓子,老天爷赏饭吃。”

后来才知道,刘欢早就关注过张杰。有次后台聊到流行音乐,刘欢突然说:“我记得你十年前唱这就是爱时,现场那个升Key处理,我当时就觉得‘这年轻人有想法,不是死唱’。”张杰当场眼睛就红了:“刘老师,您居然听过我那么早的歌?”刘欢哈哈笑:“我是做音乐的,耳朵比记性好。你们这代歌手赶上了好时候,但别光顾着炫技巧,得把故事唱进人心里——这是我当年跟崔健学的一招,现在传给你。”

中国好声音之张杰刘欢

这话听着像玩笑,但张杰在采访里说过:“那天晚上在停车场,我坐车里半天没动,就觉得从刘老师那儿接了根‘接力棒’。我们这行,太需要有人告诉你‘什么才是对的’了。”

张杰的“反向教学”:“冷幽默?我也会啊!”

说起刘欢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严肃”“权威”,但和张杰熟了之后,他成了后台最会“抖包袱”的那个。有次排练室,张杰在给学员讲情感表达,说得有点激动,突然门口传来刘欢的声音:“小张,你这‘苦口婆心’的风格,跟你当年超女陪练时一模一样啊,那时候我就想喊你‘张老师’了。”

原来,早在2005年超级女声时,刘欢就担任过音乐总监,当时张杰是选手的声乐指导,两人有过短暂合作。张杰听到这话,转头就怼:“刘老师,您记性这么好,怎么记不住我让您帮我签名时,您写的是‘张同学’啊?”这下把全排练室的人都逗乐了,连学员都说:“原来两位老师早就认识啊!”

更绝的是“冷王互怼”现场。有次直播前,张杰穿了件荧光绿外套,刘欢盯着他看了半天,突然说:“小张,你这颜色…挺亮啊,我眼睛差点闪瞎。”张杰立刻回敬:“总比某些老师穿墨镜 indoors,说是‘为了酝酿情绪’来得强吧?”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弹幕直接炸锅:“这就是音乐圈的‘相爱相杀’吧?”“商务合作是冷笑话大全吗?”

但玩笑归玩笑,真到业务上,张杰对刘欢那是服到心服。有次有个学员唱摇滚,刘欢用“和声走向”点评,张杰听得直点头:“刘老师,您刚才说那句‘副歌低音区增加贝斯厚度,才能把冲击力顶上去’,我之前给学员总说‘使劲唱’、‘用劲吼’,原来这么多道理在里头。”后来这期播出,有人发现张杰指导学员时,学的全是刘欢那套理论,只是换成了更接地气的说法:“你试试这个气,像推墙一样,不是用嗓子喊,是用肚子‘撞’出去。”

没播出的“破防时刻”:音乐人之间的“懂,比夸更重要”

最让人难忘的,其实是那些没剪进正片的“碎片时间”。有次深夜收工,后台就剩张杰和刘欢两人,张杰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,是十年前他开演唱会的后台,照片上他攥着歌词手稿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刘欢凑过去看,突然说:“我记得这首歌是你自己写的词吧?‘就算整个世界 Against 我,还有你听我唱’,写得挺好,就是韵脚有点生硬。”

张杰愣了一下,笑了:“您现在还听得出来?后来我改了版,但始终觉得没原版有劲儿。”刘靠在椅背上,轻声说:“音乐人最怕的不是被挑刺,是被听懂。你当年写那词,是真心想唱给某个对的人听吧?所以我才说你‘有故事’,有故事的歌手,唱出来的东西才扎心。”

那一刻,没有镜头,没有观众,两个年龄差20岁的音乐人,像老朋友一样聊着创作里的“小秘密”。后来张杰在综艺里说:“我从没想过,有一天能有人这样‘拆穿’我的作品,还让我觉得‘被理解’了。刘欢老师给我的安全感,不是‘你很棒’,而是‘你的每一步,我都看得见’。”

音乐的本质,是“传帮带”的温度

很多人说,现在的综艺节目里,“导师”更像个角色,有人负责严厉,有人负责亲和,但张杰和刘欢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——“前辈”不是高高在上,“后辈”也不是盲目崇拜,是两个把音乐刻进骨子里的人,彼此看见、互相成就。

刘欢会在张杰被观众说“太紧张”时,悄悄拍他肩膀:“慢慢来,你用十年磨出来的嗓子,急什么?”张杰也会在刘欢感冒咳嗽时,把自己的保温杯递过去:“刘老师,您少说两句,我帮学员分析这段,您歇会儿。”

或许这就是好声音最珍贵的部分——它不只是竞技场,更是音乐的“大家庭”。刘欢用自己的“老派认真”告诉张杰“什么是本”,张杰用自己“年轻的热血”回应刘欢“什么是传承”。所以下次再看他们同台,别只盯着“谁转身了”“谁淘汰了”,多看看那些藏在镜头里的细节:一个递水的动作,一句“我记得你的歌”的肯定,一次排练室里的相视一笑——

这些,才是让观众笑着流泪的原因啊。毕竟在浮躁的娱乐圈,能遇到那个“懂你歌、更懂你人”的前辈,何其有幸;而能把前辈的智慧变成自己的力量,更是传承最好的模样。

你说,这算不算好声音给我们上的,最“值票价”的一课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