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上海滩多了个“小刘欢”,他凭什么让00后都动容?

衡复风貌区的梧桐树下,总有不期而遇的故事。最近晚上十点,衡山路那家叫“吱呀”的Livehouse门口,总聚着一群等散场的年轻人。不是追哪个顶流明星,只是为了等一个叫“小刘欢”的驻唱歌手——不是刘欢本人,却总有人听第一句就红了眼眶:“这声音,像是从老上海留声机里飘出来的,怎么和刻录盘里的刘欢一模一样?”

上海小刘欢

他本名刘恒,1998年出生在上海杨浦区的老弄堂,名字是爷爷给起的,盼着“恒久如歌”。可没人想过,这个小时候总被嘲笑“说话像闷雷”的男生,有朝一日会成为年轻人嘴里的“小刘欢”。

从弄堂里的“破锣嗓子”到Livehouse的“灵魂收割机”

上海小刘欢

刘恒的音乐启蒙,始于弄堂口杂货部的那台旧收音机。每天下午,阿婆们都爱聚在那里听刘欢的好汉歌从头再来,九岁的刘恒蹲在柜台前,跟着哼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杂货部张阿姨总打趣:“小恒,你这嗓子像被砂纸磨过,别把刘欢唱哭咯。”

他真没觉得自己能唱歌。高中时参加校园歌手比赛,唱弯弯的月亮跑了调,台下笑得前仰后合,他红着脸跑下台,从此再没碰过麦克风。直到大学,为了给失恋的室友解闷,他在宿舍里用破吉他弹千万次的问,第一句“千纸鹤,载思念”出口,宿舍突然安静了——室友哭得稀里哗啦,说:“你怎么唱得……和刘欢一个味儿?”

那次之后,刘恒好像突然开了窍。他开始疯狂听刘欢的歌,从思念到天地在我心,从亚洲雄风到北京欢迎你,甚至研究刘欢的换气技巧——“刘欢唱歌像讲故事,每个字都有根,你听他唱好汉歌,‘路见不平一声吼’,不是吼出来的,是从丹田里滚出来的。”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。

毕业后,他没找本行工作,而是背着吉他去了田子坊的街头。第一次卖唱唱我和你,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树叶,路过的大爷扔下一句:“小伙子,唱流行歌别这么端着,放松点!”他站在原地脸红到脖子根,那天收入不到五十块,连晚饭钱都不够。

“我不是模仿刘欢,是想唱上海人的烟火气”

“吱呀”Livehouse的老板老周,第一次见刘恒是在2022年冬天。那天上海降温,刘恒裹着旧棉袄在街头唱我是中国人,唱到“红旗飘,军号响”时,鼻子冻得通红,却站得笔直。老周路过,听见他唱弯弯的月亮,改编了词:“弯弯的月亮,挂在天上,照着我外婆的窗台,弄堂里的桂花香,飘到梦里来。”

“这小子,不是简单的模仿。”老周后来回忆,“他把上海人的生活揉进了歌里,刘欢的‘厚’,加上上海的‘糯’,特别有味道。”

现在刘恒是“吱呀”的台柱子,每周五、六晚八点演出,场场爆满。他从不唱纯模仿的刘欢经典,而是“老歌新唱”:好汉歌里加了沪语小调“侬晓得伐,龙门镇的酒香啊”,“千万次的问”前奏穿插了弄堂里的自行车铃、阿婆的叫卖声。“我不想只是‘刘欢2.0’,”后台化妆时他对着镜子练声,“刘欢的歌声像奔涌的黄河,我想唱出上海的黄浦江,既有浪花的激昂,也有岸边的温柔。”

他的原创歌石库门月光,写弄堂里的童年:“夏夜晚风里,阿婆摇着蒲扇,讲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,灶台上炖着排骨汤,香味飘满楼梯间。”00后观众小琳听完特意加他微信:“我家也是老弄堂,听你唱,像回到了小时候,眼泪忍不住掉下来。”

当00后为“小刘欢”举闪光灯:他们等的是什么?

演出结束后,总有年轻人挤在后台门口,不是为了签名,是想和刘恒聊聊天。95年的程序员小宇说:“我以前觉得老歌过时了,听你唱少年壮志不言愁’,突然懂了为什么那代人把‘理想’挂在嘴上——你的声音里有股劲儿,不是炫技,是真的在讲心里话。”

00后大学生小夏更直接:“我们总被说‘躺平’,但你唱‘路见不平一声吼’,让我觉得,热血这东西,从来就没过时。”刘恒总是笑着说:“我没想教别人什么,只是把心里的话唱出来。你发现没有,刘欢的歌,不管过去多少年,听的人还是会心里一震?因为他的歌里有‘人’,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。”

前段时间,刘恒在演出时唱了新改编的上海滩,前奏一响,台下几百人一起跟着哼“浪奔,浪流”,他突然湿了眼眶:“小时候听这首歌,觉得是上海的传奇,现在唱它,觉得是上海的生活——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‘上海滩’里,努力活着,努力发光。”

“模仿不是终点,是把别人的火,变成自己的光”

最近有媒体问刘恒:“你觉得你会成为下一个刘欢吗?”他摇摇头:“刘欢是高山,我是山脚下的一棵树,能向着阳光长,就很好了。我最开心的是,有观众说:‘听你唱歌,我开始听我爸收藏的老CD了。’”

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刘恒像个“异类”。他不拍短视频博眼球,不参加选秀制造话题,只是每周在Livehouse里,用带着烟火气的歌声,把一代人的记忆唱给另一代人听。就像他自己写的歌词那样:“歌声是桥,这头是过去,那头是将来,我们慢慢走,慢慢听。”

夜深了,“吱呀”Livehouse的灯光渐暗,刘恒背着吉他走出弄堂,晚风里有桂花香。他掏出手机,看到后台一条留言:“小刘欢,下次唱我和你时,我带我妈来,她最爱这首歌。”他抬头看了看天,月亮弯弯的,像极了记忆里外婆摇的蒲扇。

原来真正的“传承”,从不是复制,而是把心里的光,传给下一个需要温暖的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谁没被刘欢老师坐在导师席上的身影圈粉过?当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响起他磁性的嗓音说“我选择你”时,那些站在转椅后的学员,早已被他的音乐慧眼锁定。作为第四季(2015年)的导师,刘欢手里的“好声音”从来不是飙高音的炫技机器,而是能把故事唱进人心里的歌者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当年跟着刘欢老师学习的学员都有谁?他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音乐人生?

谁没被刘欢老师坐在导师席上的身影圈粉过?当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响起他磁性的嗓音说“我选择你”时,那些站在转椅后的学员,早已被他的音乐慧眼锁定。作为第四季(2015年)的导师,刘欢手里的“好声音”从来不是飙高音的炫技机器,而是能把故事唱进人心里的歌者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当年跟着刘欢老师学习的学员都有谁?他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音乐人生?

刘欢的“学员团”:不止是“好声音”,更是“好故事”的集合 翻开刘欢在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名单,会发现一个特点:他们或许...

热门歌手 2025-09-11 18:41:08 0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