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35岁的刘欢,还在上港后防拼“老命”?这“过气国脚”的倔强,你真懂吗?

上海浦东足球训练基地的午后阳光总带着点湿漉漉的热气,后卫刘欢结束分组对抗,抱着球衣坐在场边边喝水边擦汗——后颈的皮肤被晒得黝黑,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,混着几根灰白的头发黏在额角。35岁了,这状态放在中超后卫里,说“老当益壮”不夸张?但看台上零星几个喊他“欢哥”的球迷,声音里总藏着点“还能踢多久”的疑问。

场上:他是后防“老零件”,也是更衣室的“定心丸”

要说刘欢现在的“技术流”,恐怕和“天赋”二字扯不上太多关系。但你要是看了上港最近两场亚冠小组赛,准能在他身上找到“经验”的具象化——打横滨水手时,对方前锋小昆昭洋一个加速差点从他肋身切过,观众都以为要形成单刀,刘欢却突然一个滑铲,靴钉精准铲到了球,把对方吓了个踉跄。赛后数据里,他的“关键拦截”和“空中争抢成功率”两项,都是全队后卫里最高的。

上海上港球员刘欢现状

“欢哥现在更像‘战术大脑’的延伸,”一位跟队记者私下说,“年轻后卫被对方打穿插容易慌,他往那一站,嗓子吼两句‘人跟人!别漏人!’,比自己上去抢还管用。”确实,上赛季联赛收官阶段,上港后防连续丢球,球迷急得直喊“换人”,教练组却始终把刘欢按在主力位置——不是他跑得多快,而是他总能在混乱里用最“笨”的方式护住球门:宁可自己身体挡出去,也不让对方起脚射门。

但你以为他真的是“廉颇老矣”?错了。训练场里的刘欢,加练时总比年轻队员多跑20分钟折返跑,还要对着练射门墙练一脚长传。上周梯队训练结束,他跟着17岁的年轻小将练脚后跟磕球,试了七八次才成功,笑着拍着小将肩膀说:“这玩意儿看着花哨,实际比赛真用得上,多练。”

场下:从“流量绝缘体”到“慢火熬岁月”

按理说,能踢上中超主力后卫,还是上海球队的“老臣”,刘欢该不缺关注度吧?但打开社交媒体,他的动态少得可怜:偶尔发训练照,配文是“今日份5公里完成”;过年时晒张全家福,背景是青岛的老房子,配文简单到就俩字“回家”。既不炒作,也不立人设,在满屏“豪宅豪车”“精致生活”的足球圈,妥妥的“流量绝缘体”。

但这两年,慢慢有人开始“考古”。有球迷翻出他2018年首次入选国家队的采访,记者问他“有没有想过像队友武磊一样留洋”,他挠着头笑:“先把上港的事儿干好吧,咱普通球员,一步一个脚印。”还有球迷发现,上赛季客场打成都,他赛前帮装备管理员整理客队球衣,把每一件都叠得整整齐齐;亚冠客场对阵浦项铁人,深夜航班落地,他主动帮小队员搬行李,自己最后才取行李箱。

“刘欢就像老上海弄堂里的阿哥,不咋咋呼呼,但事儿都在心里,”一位经常去看他主场比赛的球迷说,“我儿子现在踢球,总说要学刘欢‘拼’,我说你学他一半的‘稳’就行——不仅是踢球,做人也得这样。”

未来:还能再拼一年?他说“听身体的,也听球队的需要”

去年年底有传言说,刘欢可能会在上港合同到期后退役,甚至有球队邀他去中甲当球员兼教练。但最近一次采访,他笑着摆手:“急啥?我身体还行,球队也没说不需要我。”据悉,上港俱乐部已经和他续了一年合同,年薪虽不如巅峰期,但加了一项“青训顾问”的意向条款——退役后他能直接进入梯队教练组。

“我见过太多球员该走的时候不走,最后闹得不欢而散,”刘欢说,“但我现在真没那个感觉。每天起床不疼,训练完不累,看到小家伙们喊我‘欢哥哥’,就觉得还能再跑跑。”

是啊,35岁的刘欢,没像某些同龄人一样去“养老联赛”混日子,也没在巅峰期赚够钱就躺平。他守着上港的后防线,就像守着自己十几岁刚踢球时的那个梦——简单,却执着。

下次有人问“刘欢还能踢多久?”也许该反问一句:当你看到他在最后时刻飞身封堵射门,看到他笑着跟年轻队员说“再来一次”,你会觉得,这“老将”的倔强,不比任何人的高光时刻更动人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