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敢信?1991年春晚舞台上,刘欢和冯巩的相声为什么能让全场笑到拍腿?

提到刘欢,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跳出“实力唱将”“高音之王”这些标签?可你要知道,30多年前的1991年春晚,这位后来唱好汉歌唱到“大河向东流”的汉子,干过一件让所有观众都大跌眼镜的事儿——他没拿话筒,而是揣着快板,和冯巩牛群组队,硬是把一场表演演成了“欢乐炸弹”。

先回到1991年的年味儿里。那时候的春晚,还是全中国人守着电视机翘首以盼的“年夜大戏”,没有流量明星炒作,没有剧本套路,全靠演员真本事逗乐子。刘欢呢?刚在前一年春晚唱火弯弯的月亮,从北京音乐学院的老师火成家喻户晓的“国民歌手”,按理说该接着唱抒情曲、展现实力派范儿,怎么突然就“转行”说相声了?

你猜怎么着?那根本不是刘欢的“个人行为”,而是当时春晚导演组的一个“小心思”。1990年北京亚运会刚办完,全国上下都沉浸在“体育热”“亚运精神”里,冯巩和牛群就顺势弄了个相声亚运之最,专讲亚运会上那些让人乐出腹肌的趣事儿。可导演组觉得,光两个大男人说相声还不够热闹——毕竟亚运会有这么多运动员、这么多观众,得有个“跨界”的嘉宾来凑热闹,让节目更有现场感。

1991春晚刘欢相声

挑来挑去,就盯上了刘欢。为啥?他刚唱完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(虽然1991年春晚没唱这个,但当时他已经是亚运会的“音乐名片”了);刘欢这人看着严肃,实则幽默感爆棚,平时在音乐学院就爱跟学生插科打诨,让他说两句“歪词儿”,保管比正经相声还逗。

果然,节目一开场,冯巩和牛群还在台上“一本正经”地吹:“亚运会上最小的运动员才六岁!”“最胖的选手嘛……”话还没说完,刘欢就从侧台冒出来了,抱个快板,嘴里还打着节拍:“哎,我说二位,这‘最胖的选手’不会是你俩吧?”他这嗓子一亮,不像平时唱歌那么“高亢”,倒带着点京腔京韵的调侃,观众立马“哄”一声笑了——谁能想到,那个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硬汉,还有这“贫嘴”的功夫啊?

更绝的是中间一段,刘欢即兴来了一段“快板报菜名”,把亚运村的伙食编成顺口溜:“伙食标准不算高,四菜一汤管饱;要是运动员饿了,还有面包加香蕉!”他一边说一边还比划,节奏快得像连珠炮,冯巩在旁边接话:“你这比运动员比赛还紧张!”观众直接笑得拍大腿,连主持人赵忠祥都在后台笑出了眼泪。

后来冯巩在采访里提过这事儿,说刘欢根本没“背剧本”,就是台上跟他们“瞎侃”。“那天他来得早,在后台看我们排练,突然说‘我给你们加段快板吧’,我们都以为他是开玩笑,结果一上台,他这快板打得比专业相声演员还溜!”

为啥这场“非专业相声”能让人记住30年?说白了,就是“真实”。没有刻意的包袱,没有浮夸的表演,就是一个实力歌手放下“架子”,跟大家一起乐呵。那时候的明星啊,没那么多“偶像包袱”,观众爱看他们的真实一面,他们也敢把“不完美”的一面亮出来——刘欢快板打得磕磕巴巴又怎样?唱到忘词又怎样?观众要的不是“神”,是“人”,是有血有肉、会笑会闹的“活人”。

现在回头看1991年春晚,刘欢的这场“相声表演”像个“意外彩蛋”,却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:真正的好节目,从来不是“演”出来的,而是“玩”出来的。就像当年刘欢抱着快板站在台上,眼睛笑得弯弯的,观众能透过屏幕感受到他的快乐——这份快乐,才是春晚最珍贵的“年味儿”。

所以啊,下次再听到刘欢的歌,不妨想想30年前那个春晚晚上,他揣着快板、跟冯巩牛群“斗嘴”的样子。原来,实力派也会“调皮”,深情歌者也有“贫嘴”的时候,这才是让我们又笑又暖的,真实的刘欢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