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乐队 正文

小怡怡最近在忙什么呢? 她的最新动态都在这里看!

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捣鼓“小怡怡”这事儿。

事情得从头说起。“小怡怡”不是个人,是我给手头一个小玩意儿起的名字。为啥叫这个?没啥特别意思,就是觉得弄这东西的过程挺小巧,挺怡情的,就随口叫了。

起因是啥?主要是家里那几盆花,老是忘浇水。你知道,有时候一忙,或者出个短差,回来一看,叶子都耷拉了,看着真心疼。试过定闹钟,但老觉得闹钟响得不是时候,有时候手头正忙,想着“等会儿”,然后就又忘了。

动手搞起来

我就琢磨,能不能弄个简单点的东西,能根据土干不干来提醒我?

第一步,找家伙。

翻箱倒柜找了找,找出以前玩剩下的一块小开发板,具体型号忘了,反正就是那种能连电脑写几行字控制的小板子。然后又淘了个土壤湿度传感器,就一个带俩铁片的小探头,外加一个小灯泡,准备用它来提醒。

第二步,连线。

这步比较头疼。说实话我对电子这块儿也是半吊子水平。对着网上的图,把传感器、小灯泡用杜邦线接到那块小板子上。一开始线接得乱七八糟,跟蜘蛛网似的,自己看着都晕。试了几次,不是传感器没反应,就是灯泡不亮。后来静下心来,一根一根对着图重新插拔,总算是接通了。

第三步,写代码。

这更头大了。咱也不是专业的程序员,就是照猫画虎。网上找了些类似的例子,东拼西凑,改改里面的参数。大概逻辑就是:

  • 让板子隔段时间就去读一下传感器的值。
  • 设一个阈值,就是觉得土壤干到啥程度算缺水。
  • 如果读到的值低于这个阈值了,就让小灯泡闪起来。

写好了,烧录进去。第一次跑起来,那灯泡就不停地闪,不管土是干是湿。得,肯定是逻辑或者阈值有问题。

第四步,调试。

接下来就是反复调试。把传感器插到干土里,看看读数;插到湿土里,再看看读数。根据读数反复调整那个阈值。然后还得调整检查的频率,太频繁了没必要,太久了又怕忘了。这个过程挺磨人的,有时候调半天没效果,真想撂挑子不干了。但转念一想,都搞到这步了,放弃多可惜。

弄成了

就这么折腾了大概两三个晚上,总算是让“小怡怡”按我的想法工作了。把传感器往花盆里一插,接上电。平时小灯泡是灭的,啥也不干。等土干到一定程度,那小灯泡就开始一闪一闪的,提醒我该浇水了。

虽然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,看起来也挺简陋的,就是一块板子几根线一个小灯泡。但每次看到它闪烁,提醒我给花浇水,心里还是挺得劲的。毕竟是自己一点点琢磨,动手做出来的,解决了实际问题。

捣鼓这些小玩意儿,过程虽然磕磕绊绊,但弄成了,那种满足感还是挺实在的。这就是我的“小怡怡”实践过程,分享给大家乐呵乐呵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