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想随便聊聊“小果果”这个事儿。
也没啥特别复杂的,就是当初家里添了新丁,琢磨着给起个小名儿呗。大名,得翻字典,问长辈,讲究多,头疼。小名就想着随性点,叫起来顺口,亲切,家里人听着高兴就行。
咋想到“小果果”的?
一开始也没啥头绪,就跟媳妇儿俩人瞎合计。什么“宝宝”,“贝贝”,感觉有点太普通了,满大街都是。又想了几个,什么“皮皮”,“淘淘”,感觉又有点太闹腾了,怕以后真长成个混世魔王。
后来有一天, 我就瞅着桌上放的水果,苹果、橘子啥的,圆滚滚的,看着就挺喜庆。突然就冒出个念头,“果果”咋样?
- 听着简单,俩字儿一叠,小孩儿也好记。
- “果”嘛水果,果实,感觉挺甜,挺有生命力的。不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嘛这“果实”的比喻,感觉还挺贴切。
- 寓意啥的,当时也没想太多,就是觉得顺口,听着舒服。
媳妇儿听了也觉得行,不绕口。后来觉得光“果果”有点单调,就在前头加了个“小”字儿,“小果果”,一下子就感觉出来了,更亲昵,更可爱点儿。
就这么定下来了
没再改,就这么叫开了。刚开始对着那小不点喊“小果果”,他也没啥反应,就知道咿咿呀呀。后来慢慢大了,一叫“小果果”,他就知道是在叫他,会扭头看你,咧嘴笑。
现在叫顺口了,家里人都这么叫。有时候看着他那圆乎乎的小脸蛋,觉得这名儿还真没起错,确实挺像个饱满的小果子,看着就让人心里头甜丝丝的。
实践感受
说起来就是个起小名的过程,挺简单一事儿。但每次叫“小果果”的时候,心里头都挺踏实,挺暖和的。感觉这名儿就像我们自己种下的一颗小种子,现在看着它慢慢发芽,挺有成就感的。就是这么个简单的实践记录,从一个想法,到成了家里一个习惯性的称呼,记录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