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有时候就想找点老歌听听。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,就翻出了周杰伦那首《爱在西元前》,搁那儿放着。
就那个前奏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,那么简单的几个音,叮叮咚咚的,但就是能一下子抓住你。我就坐在那儿,反复听那几秒钟的前奏,心里琢磨,这玩意儿到底好在哪儿?说不上来,就是觉得舒服,有点儿 nostalgic 的感觉。
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在家收拾东西。翻出来一个旧的录音机,就是那种放磁带的,我爸年轻时候用的。看着挺简单的?长方块,几个按钮。我想着试试还能不能用,找了盘旧磁带塞进去。
结果?按下播放键,没反应。捣鼓了半天,拆开外壳瞅瞅,里面那叫一个复杂。一堆齿轮、皮带、电路板,有根皮带看着老化断了。我心想得,这我哪儿会修。本来以为插上电就能响的玩意儿,里面门道这么多。
当时就觉得挺挫败的,一个看着不起眼的老物件,想让它重新工作都这么费劲。
这时候再回头听《爱在西元前》那个前奏,突然有点儿明白了。咱们听着觉得旋律简单,好听,理所当然的。可真要做出这种“简单”来,背后得有多少琢磨、多少功夫?就像那录音机,外表看着简单,里面全是精密的配合。
可能就是这样,越是听着自然、舒服的东西,背后下的力气越大。这歌能传唱这么多年,不是没道理的。
琢磨过程
- 第一步: 就是想找点感觉,把《爱在西元前》打开,没干别的,就放着。
- 第二步: 反复听那个前奏,试图抓住点什么,就是想搞明白为啥这几秒钟这么有魔力。
- 第三步: 联想到修录音机那事儿,把“听着简单”和“实际复杂”这两种感觉联系起来。
- 第四步: 意识到做出一首好歌,尤其是这种流传广、感觉“浑然天成”的,背后肯定不简单。
- 第五步: 就觉得,这歌确实牛,不光是好听,还有它背后那种化繁为简的劲儿。
就是这么个过程。有时候听歌不光是听个响,琢磨琢磨背后的东西,也挺有意思的。简单的不一定真简单,得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