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又把王力宏那首《在梅边》翻出来听,每次听都觉得挺有意思的。老东西和新玩意儿混在一起,京剧昆曲啥的,加上他那个 R&B 和说唱,放现在听也不过时。
听着听着,就手痒了。不是说要去学唱戏,那玩意儿太难了,没个十年八年功夫下不来。我就想着,能不能自己也试试,把点儿老戏曲的调调,跟我平时瞎鼓捣的一些电子节奏啥的,掺和到一块儿去?
动手的过程
说干就干。第一步,我先打开我那台老电脑,启动那个用了好几年的音乐编辑软件。这软件,不算专业,但自己瞎玩够用了。
然后,我就开始找素材。网上的免费资源库里扒拉,找了些模拟的古筝、琵琶的声音,还有一些不清不楚的,据说是昆曲或者京剧唱段的采样。质量嘛也就那样,免费的不能要求太高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接着,我找了几个自己以前做着玩的鼓点节奏,比较现代那种,咚咚锵锵的。想着把这两拨东西凑一块儿试试。
一开始弄得是真难听,简直就是乱炖。古筝响一下,那边鼓点“梆”一声,中间再冷不丁冒出来一句咿咿呀呀的唱腔,完全不搭噶,跟俩不会说话的人吵架似的,各说各的。
遇到的坎儿
最大的问题,就是那个“味儿”不对。戏曲那东西,讲究韵味、板眼,不是随便把调子搬过来就行的。我找的那几个采样,本身就干巴巴的,再被我这么一瞎搞,更没法听了。
试了好几次,把节奏调慢,调快,加效果器,试图让它们融合一点。结果都不理想。要么就是现代节奏把戏曲味儿全盖了,要么就是戏曲采样一出来就特别突兀,跟贴了张狗皮膏药似的。
说实话,这时候有点想放弃了。感觉这活儿真不是随便玩的,人家王力宏能做出来,背后肯定下了不少功夫,不是我这种三脚猫能比的。
调整和3
后来我琢磨,可能是我太贪心了,想把整个戏曲的感觉都搬过来。要不,我就取一点点“意思”?
我就不再用那些唱段采样了,那玩意儿太抢戏,我驾驭不了。我就用了几段古筝和琵琶的模拟音色,弹了几个特别简单的、有点古风感觉的小旋律片段,然后把它们嵌到那个现代鼓点里去。
调了调音量平衡,加了点混响效果,让那几个古风小片段听起来飘一点,有点距离感,像是背景里的点缀,而不是主角。
这么一弄,感觉好像顺溜多了。虽然离《在梅边》那种融合度差远了,但至少不打架了,听起来像是一个整体的东西了。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电子乐小样,里面带了那么一丁点儿“古意”。
捣鼓出来一个大概一分多钟的小段落。算不上啥作品,就是自己的一次尝试记录。过程挺折腾,但也挺有意思的,至少让我明白了,不同风格的东西要揉在一起,真不是件容易事儿,得动脑子,还得反复试。
这回瞎折腾,也算是对我听《在梅边》这首歌的一种回应。虽然弄得粗糙,但过程里琢磨和动手的快乐,是实打实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