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唠唠“杀阡陌”这个事儿。不是说真去学他怎么当魔君哈,是前段时间碰到的一个事儿,跟这名字有点儿歪打正着的联系。
事情是这样,前阵子接了个活儿,要做一个展示效果。具体啥内容就不细说了,反正要求就是要特别“炫”,特别“引人注目”,还要那种“美得不像话”的感觉。当时拿到需求文档,翻来覆去看了半天,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“杀阡陌”那形象——就是那种,特别注重外表,甚至有点“妖气”的美。
一开始的折腾
刚开始,我觉得这还不简单?不就是堆特效、调颜色嘛找了几个现成的库,想着套一套,改一改,估计半天就能搞定。结果一上手,麻烦就来了。
客户或者说老板,反正就是提需求那方,给的参考图那叫一个花里胡哨。静态图看着还行,真要让它动起来,还得流畅,还得各种细节都到位,这就不是一回事儿了。我先是试了工具A,效果能实现一些,但是性能掉得厉害,稍微复杂点的场景就卡得不行。这肯定不行,用户体验太差了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然后换工具B,性能好点了,但是好多细节效果实现不了,或者要写特别复杂的自定义代码,感觉比重新造轮子还费劲。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天,效果总是不达标。要么是样子不像,要么是动起来不对劲。
中间的沟通与修改
这期间,跟那边沟通也是费劲。我这边强调技术限制,说有些效果实现成本太高,或者会影响性能。那边,就一句话:“就要这个感觉,跟参考图一样!”。有时候真觉得,他们是不是以为我们敲代码的跟神仙似的,想要啥就能变出来
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搞。我把需求拆解开,一点一点啃。
- 先把基础的布局和颜色搞定。
- 然后是动画效果,优先保证主要动画的流畅。
- 接着是那些细节的、特别“杀阡陌”式的装饰性元素,能优化的优化,实在影响大的,就再沟通看能不能稍微调整下。
那段时间,天天对着屏幕调参数,眼睛都快看花了。有时候为了一个像素的对齐,或者一个零点几秒的动画延迟,都要反复试好多次。真有点像绣花,还是在电脑上绣花。
的结果
搞了差不多两个星期,总算是弄出来一个各方(主要是需求方)相对满意的版本。虽然我心里清楚,为了达到那个“炫”的效果,性能上还是做了一些牺牲,而且代码复杂度也上去了,以后维护估计得头疼。但没办法,项目要求就是这样。
为啥说这事儿跟“杀阡陌”有联系?就是因为这个过程,太追求那种极致的、甚至有点脱离实际的“美”或者说“炫”了。为了外在的好看,内部实现过程那叫一个“惨烈”。也算是让我实践了一把,怎么在各种限制条件下,去尽力实现一个看起来“美美哒”的东西。
整个过程就是这样,从拿到需求,尝试工具,反复修改,不断沟通,到勉强交差。实践出真知,这话不假,但也确实体会到了有时候过分追求表面光鲜的痛苦。下次再碰到类似需求,我得先掂量掂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