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讲我琢磨“醒目仔”这事儿的过程,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。
就是觉得自家娃好像有点闷,不够机灵,跟别人家孩子比起来,总感觉慢半拍。心里就琢磨着,得想办法让他“醒目”点儿。
我跟很多人想的一样,觉得懂礼貌很重要。
那就教呗。天天嘴边挂着“谢谢”、“请”、“对不起”。吃饭前要说,拿到东西要说,麻烦别人了也要说。刚开始几天还行,新鲜。时间一长,好家伙,我这儿说得口干舌燥,他那边耳朵好像堵住了,效果嘛也就那样。有时候逼急了,他还跟我犟,弄得大家都不开心。这条路感觉有点儿走歪了。
换个思路试试?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后来我就想,是不是得让他多懂点东西?脑袋里有货了,自然就“醒目”了?
- 买书! 图画书、故事书、认字卡片,堆了一小堆。
- 讲故事! 每天晚上雷打不动,不管他听没听进去,反正我是讲了。
- 认东西! 出门看见啥都指给他看,“这是小狗”、“那是汽车”、“那个是红绿灯”。
这招,有点用。他确实认识了不少东西,词汇量也上去了点。但还是感觉差点意思,就是那种…嗯…主动性?好像还是得我推着走。他很少主动问“为什么”,也很少自己去琢磨个知识是进去了点,但好像没点燃那个“机灵”的火花。
然后我就琢磨,是不是自信心的问题?
一个小孩儿,要是心里不踏实,畏手畏脚的,肯定看着不“醒目”。我就开始变着法儿地夸。今天搭积木高了一块,“哇,你好厉害!”明天自己吃了口饭,“宝宝真棒!”刚开始他挺高兴,被夸多了,他好像也麻木了,甚至有点不相信我的夸奖了。感觉又用力过猛了。
中间还有段时间,孩子话变少了,也不太跟人眼神交流,我这心里就咯噔一下,挺焦虑的。偷偷上网查了些东西,看得心惊胆战。后来冷静下来,觉得不能瞎猜,也别太逼孩子。
我就开始反思,我是不是太执着于“我想要”他变成的样子了?
我想要他懂礼貌,想要他知识多,想要他看起来自信满满。但可能,每个孩子“醒目”的方式不一样?
我就试着放慢节奏,不再天天盯着那些“指标”。
- 他玩他的,我就在旁边看着,不打扰,不评价。
- 他想跟我玩,我就投入地陪他玩他感兴趣的,哪怕是重复一百遍捡石子。
- 他指着一个东西“咿咿呀呀”,我就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,猜他想说跟他互动。
慢慢地,我发现,当我不再“教”他怎么“醒目”的时候,他反而放松下来了。眼神开始重新聚焦,会主动拉着我的手去看他发现的新玩意儿,话也多了一些,虽然还是简单词汇,但那种想要表达、想要交流的劲头儿,明显足了。
现在想想,可能真正的“醒目”,不是他要达到某个标准,而是他能放松、自信地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,去跟人交流。当我不再焦虑地“塑造”他,而是试着去“看见”他,去“回应”他的时候,那种机灵劲儿,好像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点。虽然离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可能还有距离,但看着他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和放松的状态,我觉得,这可能才是我真正想要的“醒目仔”。过程挺折腾,但结果还行,我也算跟他一起成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