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到“怕谁”这个话题,我这几年还真琢磨过,也算是有点实践心得了。
以前,我也是个特怕事儿的人。尤其是怕领导,怕那种看起来特严肃、不苟言笑的权威人物。见了面,心里就先打鼓,话到嘴边也给咽回去。有好点子不敢提,怕被怼;有不同意见不敢说,怕得罪人。就这么一直憋着,自己难受不说,工作上也耽误事儿。
记得有一次,公司搞项目,我心里有个挺不错的方案,琢磨了好几天,觉得能行。可是一想到要去跟那个以“严厉”出名的项目总监汇报,我这腿肚子就有点转筋。反复想,万一他觉得我这想法幼稚怎么办?万一他劈头盖脸给我一顿批怎么办?越想越怕,干脆就没吱声。
结果? 过了没两天,开会的时候,另一个同事提出了一个跟我差不多的想法,稍微包装了一下。那总监听了,眼睛一亮,当场就拍板,还让他负责具体落实。我在底下坐着,心里那个悔,像吃了只苍蝇似的。
这事儿过后,我就开始反思。我到底在怕啥?怕总监那个人?好像也不是。平时离得远,他也没真的对我怎么样过。我怕的,好像是那个“被否定”的可能性,怕丢面子,怕自己不够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我开始琢磨怎么破这个局
光想没用,得干。我就给自己定了几个小规矩,或者说,是几个实践步骤:
- 先“演练”: 有啥想法,或者要汇报啥事,我先不在乎好坏,自己对着墙说几遍,或者写下来。把要说的逻辑理顺了,自己心里先有个底。这过程有点傻,但确实能增加点底气。
- 降低“预期”: 我告诉自己,提想法、提意见,重点是“提出来”这个动作本身,而不是“必须被采纳”。被否定了,也正常,说明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,或者人家有别的角度。这么一想,心理负担就小多了。
- 从小事“试水”: 不敢直接去碰硬骨头,就先从简单点的开始。比如,在部门内部讨论时,先尝试着表达一些小观点;或者跟领导汇报工作时,主动多说两句自己的看法,而不是简单地“嗯、、好”。
- 观察“后果”: 每次“勇敢”了一小步之后,我就特别留意观察别人的反应,尤其是领导的。我发现,大多数时候,人家根本没我想的那么“可怕”。你说得有道理,人家会听;说得没道理,顶多也就是点拨两句,很少有那种纯粹的“打压”。所谓的“怕”,很多时候是自己吓自己。
就这么一点点地试,一点点地“脱敏”。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,有时候还是会紧张,还是会犹豫。但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敢说的话越来越多了,心里也越来越踏实了。
现在回头看,要问我“怕谁”,我觉得我以前最怕的,可能不是某个人,而是怕那个想象中的“坏结果”,怕那个不确定的、可能让自己难堪的未来。实践下来才明白,很多恐惧,你不去碰它,它就永远像座大山堵在那儿;你硬着头皮去试试,诶,发现可能就是个小土堆,跨过去也就过去了。 关键还是得自己动起来,光靠想是没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