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南雄调查队火出圈,刘欢这档“慢综艺”为何能让观众集体破防?

最近刷短视频,总能刷到同一个名字:南雄调查队。不是什么明星八卦,也不是什么顶流剧组,而是一档叫万里走单骑的节目里,刘欢带着团队在广东南雄忙活的样子。谁曾想,一个叫“调查队”的综艺组合,能让观众边看边掉眼泪,连弹幕都刷屏“刘欢老师简直是宝藏中年”“原来这才是综艺节目该有的样子”。

先问个扎心的:现在的综艺,是不是太“卷”了?唱歌要修音,跳舞要替身,就连真人秀都写满了剧本,观众就像被提着线的木偶,看着一个个精心编排的“人设”上演,却连一句真心话都听不到。可万里走单骑偏不按这个套路来,刘欢带着“南雄调查队”走进古村落,不搞剪辑煽情,不搞剧本冲突,就老老实实做一件事——守护那些快要被遗忘的“老宝贝”。

你发现没?刘欢在这节目里,完全不是舞台上那个高亢激昂的歌者。他穿得朴素,戴个鸭舌帽,蹲在村口听老人讲古村的历史,拿着本子认真记;遇到破损的祠堂,他会凑近看木雕的纹路,小声问“这个斗拱当时是怎么搭上去的”;甚至为了搞清楚一种濒危的传统手艺,他能跟着老匠人在作坊里泡一整天,手上沾着染料也不在意。有次村民唱起当地的“香火戏”,调子苍凉又质朴,刘欢站在旁边悄悄抹眼泪,说:“这不是什么‘国家级非遗’,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根啊。”

南雄调查队 刘欢

这种“不端着”的真实,反而让观众彻底破了防。以前看综艺,总觉得明星是“高高在上”的存在,可刘欢在这里,就是个“文化学徒”。他会因为听懂一句方言兴奋半天,会为修复一堵老墙多方协调,甚至会在镜头前坦言:“我以前觉得‘非遗’离我们很远,来了南雄才知道,那些会打铜器的老人、会织夏布的阿姨,才是真正的‘国宝’。”

更让人动容的是整个“调查队”的默契。他们没有流量明星的浮夸,也没有专业团队的“标准化”,就是一个个文化爱好者,带着对老祖宗手艺的敬畏之心,一点点挖掘、记录、守护。有次为了拍清楚一座古桥的构造,摄影师扛着机器在泥地里摔了三跤,刘欢赶紧过去扶,嘴里念着“慢点慢点,人比机器金贵”;还有个小队员,为了学唱当地的童谣,跟着村里的孩子跑了三天,从结巴到能完整唱下来,笑得像个孩子。这些没有剧本的瞬间,比任何“撕名牌”都戳人。

观众为什么爱看?因为这不是“表演”,这是“传承”。南雄的那些古祠堂、老手艺、民间故事,如果不是这档节目,可能真的就消失在岁月里了。刘欢和团队没有打着“拯救文化”的旗号搞形式主义,而是用最笨的办法:蹲下来,听进去,记下来,然后想办法让更多人看见。就像他在节目里说的:“我们不是来‘旅游’的,是来‘拜师’的。”这种对文化的真诚,比任何“人设”都更有力量。

说实话,现在的娱乐圈不缺“流量”,缺的是“留量”。很多综艺播完就忘,可万里走单骑和“南雄调查队”不一样。它让观众看到的,不是明星的光环,而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化的热爱;不是浮躁的娱乐,而是静下心来的守护。刘欢用行动证明了:真正的“顶流”,从来不是粉丝数多少,而是能为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。

下次再有人说“综艺没意思”,你可以把万里走单骑推荐给他。因为在这个“快”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时代,总有一群人,愿意用“慢”的方式,守护那些值得被记住的根。而刘欢,就是这群人里,最让人安心也最让人敬佩的那一个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