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那个从单县小县城火遍全网,连央视都报道过的“草根厨神”刘欢,凭什么让百万网友跟着她的铁锅大饼学做人?

要说现在的网红圈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一边是滤镜磨到亲妈都不认的“精致美人”,一边是开口就是“家人们谁懂啊”的剧情党,好不容易刷到一个能下饭的,不是油光满嘴的吃播,就是翻车现场合集。

单县网红刘欢简介

直到你点开刘欢的直播间——

镜头里没打光,背景是她家开了快二十年的小饭馆,油烟机嗡嗡响着,她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手里正抡着胳膊烙饼,额角渗着汗,说话带点山东单县特有的、直爽的尾音:“老铁们看好了啊,这面要三揉三醒,饼子才能起层;油得是自榨的棉籽油,香!”

单县网红刘欢简介

就这么个看起来比楼下早餐店阿姨还普通的身影,硬是在全网“杀”出了一条血路。粉丝从几十万涨到几百万,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轮番转发,连带着她家饭馆门前的土路,都因为蹲着等外卖的网约车堵了半天。

你以为她只是会做饭?不,她把“真实”做成了爆款

单县网红刘欢简介

很多人第一次刷到刘欢,都是被她的“不精致”惊到。

别的网红拍美食,得搭棚、布光,镜头怼着食物特写,连葱花撒得都要讲究弧度。刘欢倒好,直接把镜头支在饭馆的灶台旁,油星子溅到镜头上都是常事。她烙饼时鼻尖沾着面粉,切墩子时刀背“哐哐”砍在案板上,说话间大饼已经“啪”地甩在铁锅上,那声响,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香。

“咱农村人做饭,就图个实在。”刘欢有次被问起为啥不搞花里胡哨的拍摄,她擦了把手笑着说,“你把面粉和水折腾成那个样,最后不还是得吃进肚子里?好吃才是正经。”

这话糙理不糙。她的视频里没有剧本,全是生活本来的样子:凌晨五点起床和面,凌晨两点还在给收工的食客做汤;遇到挑剔的顾客,一边念叨着“这大哥嘴真刁”,一边默默加个荷包蛋;甚至还会拍自己被烫得龇牙咧嘴的样子,笑着吐槽:“这行啊,没有一身烫伤的疤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厨子。”

就是这份“真”,让看腻了套路的人找到了久违的治愈。有网友说:“看她做饭,就像蹲在邻居大姨灶台边,闻着香味儿,心里就踏实。”

从单县小饭馆到“全网厨神”,她凭的是啥?

刘欢的“火”,不是偶然。

43岁的她,在单县这个山东小县城已经卖了20多年大饼。她家那个不起眼的“刘欢餐馆”,门口永远排着长队,食客里有开着豪车来“忆苦思甜”的老板,也有骑着电动车、专门为口大饼绕半城的学生。

“我姥爷活到88岁,就爱吃她家大饼,走了前一天还念叨这口。”这样的评论,在刘欢的视频下随处可见。

让全网彻底“上头”的,是她的“硬核”厨艺。别看她说话直,可一上手全是绝活:30斤的面,她能揉得又匀又有劲,抡起擀面杖像舞大刀,饼子薄得能透光;烙饼时火候全凭手感,“听着这‘滋啦’声,比听曲子还享受”;切大饼时刀快得吓人,饼子层层起酥,能清晰地看到芝麻和葱花嵌在每一层里。

更难得的是,她从不藏私。有网友问:“大姐,这酱料咋调的?”她镜头一转,打开了调料柜:“喏,就这几样,生抽、老抽、八角、桂皮,熬一个小时就成!”有人留言想学,她直接拍了系列教程,从揉面、醒面到烙饼、切饼,一步一步拆解得明明白白,还笑着说:“咱这不是祖传秘方,就是下笨功夫!”

就是这份“下笨功夫”,让她从“县城网红”变成了“全网认可的厨神”。现在,不仅有专业厨师跑来向她请教,连美食博主拍大饼视频,都要先看看刘欢的视频“取取经”。

比“火”更珍贵的,是让单县被看见

其实,刘欢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了网红。

是儿子偷偷拍了她的做饭视频,发在某音上,没想到一夜之间播放量破了千万。“那天我正忙着呢,手机一直响,还以为是啥诈骗电话呢。”刘欢笑着说,“后来一看,评论都炸了,都是问‘这大饼在哪卖’‘大姐收徒弟不’。”

现在的刘欢,还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面,还是守着她的小饭馆,还是那身洗得发白的围裙。只是排队的人更多了,饭馆的墙上多了不少“刘欢大饼”的周边海报,连带着单县的特产——羊肉汤、油馍头、山药也跟着火了一把。

“咱单县哪不好啊?不比大城市差!”刘欢站在饭馆门口,指着街头的标语,一脸骄傲。现在,她不仅带着饭馆里的员工学技术,还帮着附近的乡亲卖土特产,“俺们单县的羊是吃草药长大的,那羊肉汤,啧,喝了三天都不想家!”

你看,真正的“顶流”,从来不是靠滤镜和剧本堆出来的。

像刘欢这样的“草根网红”,她们没有华丽的外衣,却用最朴实的双手、最真实的生活、最下笨功夫的坚守,把日子过成了光。

下次再刷到刘欢的视频,不妨停下划走的手,看看她额头上的汗珠,听听那锅铲碰撞的脆响——这大概就是普通人最动人的“星光”:在烟火气里,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;在平凡中,活成了让人羡慕的模样。

毕竟,能把手里的饼烙香,把身边的事做好,把家乡的文化传出去,谁说这不是一种了不起的“成功”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