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胡同里走出的词作者,一段歌词竟让刘欢反复咂摸?这届年轻人把中国风写活了?

后台的化妆镜前,刘欢正卸着妆,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手里的几张歌词纸。“这‘青石板还留着邻家枣树的香’,是什么时候写的?”他突然转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,眼里还带着演出后的光亮。刚被问到的北京小伙李默,正攥着矿泉水瓶的手猛地一紧——那是他写的胡同记事里的一句,没想到在歌手后台,会被这位华语乐坛的“词曲教科书”翻来覆去地看了十几遍。

北京小伙的歌词被刘欢赞

从胡同砖缝里长出来的歌词,藏着“土”得真实的烟火气

若不是刘欢那句“这词里有魂”,31岁的李默可能还窝在朝阳区的小出租屋里,给游戏公司写些“打怪升级”的插曲。他不是科班出身,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,毕业后干了几年设计,直到2020年疫情被困老家西城区的胡同里,才重新拾起笔写歌词。

北京小伙的歌词被刘欢赞

“那会儿天天坐在四合院的葡萄架下,看楼下卖豆腐脑的王大爷收摊,看对面楼的张奶奶晾晒白菜干,连空气里都是酱油炒菜和煤炉子的味儿。”李默说,他写胡同记事时,没刻意追求“中国风”的宏大,反而盯着胡同里的“小”:邻居吵架时飘来的“今儿谁又占了我车位”,下雨天屋檐滴水的“叮咚”声,还有夏天傍晚小孩子追着冰车跑的嬉闹声。

“现在很多年轻人写中国风,要么堆砌‘江山’‘天涯’,要么硬塞‘琵琶’‘月牙’,可真正的中国味儿,不就在这些琐碎的烟火里吗?”刘欢后来在综艺里谈起这首歌时,指着那句“卖花的婶子篮子露了枝玫瑰,她骂街时声儿都比蜜甜”,笑着说,“你听听,这才是活生生的中国,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。”

北京小伙的歌词被刘欢赞

一句“词里有魂”,让“无名之辈”敢把生活写成诗

李默第一次把自己的歌词发到网上,是在2021年。他没想靠这个吃饭,只是觉得“有些不说出来就忘了”。直到今年年初,他随手把胡同记事发在小红书,被一位音乐博主转发,标签是“你敢信?这是非科班写的词”。没想到被歌手的总导演组看到,节目组正好想找“有生活气息的新人作品”,便联系了李默。

“当时我就想,这歌要是能被刘欢老师听见,这辈子就没白写。”李默说,录制那天他躲在观众席最后一排,听着刘欢开口唱第一句时,手心全是汗。直到唱到“冰糖葫芦在冬日下闪着光,孩子的笑声挂在冰糖尖上”,他看见刘欢停顿了两秒,眼神里好像闪过什么。

后来李默才知道,刘欢私下找制作团队要了原歌词,打印出来放在了行李箱里。“他说‘这里面有我小时候住筒子楼的影子’。”李默红了眼眶,“以前总觉得自己写的这些‘家长里短’拿不出手,现在才明白,真诚的东西,总会有人听见。”

年轻人笔下的“中国风”,早不是“飞天广袖”的模板

这些年,我们见多了“中国风”的流水线作品:青花瓷、仕女图、马头墙……似乎一沾中国风,就得往“古风”里扎。但李默的歌、还有95后词人“七英俊”写赤伶时的家国小人物,00后写“赛博朋克+水墨国潮”的歌词,都在悄悄改变这个模板——他们把“中国风”从“复古风”变成了“当代风”,从“教科书里的成语”变成了“隔壁阿婆的唠叨”。

“真正的文化自信,不是复制过去,而是让过去活在今天的生活里。”乐评人@耳帝 在点评这波“新国风创作”时说,就像李默写“胡同里的WiFi信号有时不稳,但大爷们下棋的吆喝永远在线”,这才是年轻人眼里的“中国故事”——它有历史的厚度,更有当下的温度。

前几天,李默发了条朋友圈:“感谢刘欢老师,让我知道,写胡同里的烟熏火燎,也能被叫做‘艺术’。”配图是他家胡同口的老槐树,叶子黄得正好。或许就像他歌词里写的:“日子不是诗,但日子会长成诗。”这届年轻人,正用最朴素的生活灵感,把中国的土地写进了歌里——不用刻意讨好,自有穿透人心的力量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