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郭子:乐坛常青树与“叛逆”新锐,谁更懂“音乐不能输在作品上”?

提起刘欢,乐坛没人不竖大拇指——唱弯弯的月亮能唱出南粤烟雨的温柔,飙好汉歌又能吼出梁山好汉的豪情,从北京人在纽约到歌手舞台,他就像活着的“音乐教科书”;但说到“郭子”,很多人可能有点陌生:这个总穿着牛仔裤、抱着吉他说自己要做“有态度的音乐”的新生代制作人,凭什么能让刘德华、张学友这样的天王找他合作?更让人好奇的是,一个是从不“追潮流”的乐坛常青树,一个是总说“要打破规则”的“叛逆”新锐,这两人怎么就成了圈内人津津乐道的“忘年交”?他们的音乐观,到底藏着多少娱乐圈里难得的“真”?

01. 刘欢的“轴”:为了一首歌,能等十年

娱乐圈浮浮沉沉,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不多,刘欢算一个。当年拍北京人在纽约,导演郑晓龙觉得“王启明”这个角色得有个贯穿全剧的主题歌,找了一圈人,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了刘欢。没想到刘欢一听旋律眼睛就亮了:“这调子里有股劲儿,跟咱们中国人‘闯世界’的心气儿特别配!”可他越琢磨越觉得不对——原来的词太“直白”,缺了点美国华人的乡愁味。

刘欢郭子

于是,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整整一周,连着发了三天低烧。媳妇李娜(跳水冠军)急得直掉眼泪:“你赶紧去医院啊,的歌别录了!”刘欢摆摆手,嗓子哑得说不出话,还在纸上涂涂改改:“乡愁不能只说‘我想家’,得像那碗炸酱面,闻着香,吃着有嚼劲……”最后硬是把“千万里,千万里,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”,改成了“千万里,千万里,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——我的家”,加了那个破折号,一下子把那种“想回又回不去”的拧巴劲儿唱进了人心里。

这些年,有人劝他:“刘老师,现在都短视频时代,您写个口水歌保证火。”他翻个白眼:“火?火一阵子有啥用?音乐跟好酒一样,得‘藏’,藏得住才能‘香’。”前两年他给一个纪录片写主题曲,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蒙古呼麦唱法,跑到内蒙古待了半个月,跟牧民一起住毡房,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听风吹过草原的声音。有人问他:“您都快60了,还折腾这个?”他笑了笑:“音乐这东西,跟人谈恋爱一样,得有‘初恋感’,哪怕过了几十年,也不能敷衍。”

02. 郭子的“疯”:为了一个音符,能跟天王“吵”三天

如果说刘欢的“轴”是对传统的坚守,那郭子的“疯”,就是对创新的较真。这个80后出生的音乐人,名字没刘欢响,但在业内却是个“宝藏”——给刘德华写今天,张学友找他编曲,甚至连李宇春都说“郭子总能在我纠结时,给我一把钥匙”。

但他最“出圈”的,不是给天王天后写歌,而是“敢跟甲方硬刚”。两年前,他给一个顶流偶像做专辑,主打歌的副歌旋律已经定了,他却觉得“太甜腻,缺了点少年人的冲劲儿”。偶像经纪人不高兴了:“郭老师,这歌是给粉丝写的,粉丝就吃这套!”郭子把耳机一摘,指着乐谱:“你家偶像16岁就出道,现在22岁了,粉丝想听的从来不是‘我爱你’,是‘我凭什么红’!”说着,他拿起吉他,即兴弹了一段节奏更快的旋律:“听着,这里加个切分音,鼓点再猛点,就像他第一次站在舞台上,手心冒汗却非要喊‘我能行’!”经纪人气得拍桌子,可偶像听了却眼睛放光:“就是这个味!”

郭子从不掩饰自己对“流量”的不屑:“音乐不是化妆品,不能靠‘滤镜’撑着。”去年他自己发了张个人专辑,没请任何宣传,全靠歌迷口口相传。有人问他:“你不怕亏本吗?”他抱着吉他,眼神亮亮的:“亏?我写歌的时候,从来没想过能赚多少,就想写完自己能唱十年。十年后,我还能站在这唱,那才叫‘赚’。”

03. 两个“异类”的“神交”:其实我们都怕一件事

刘欢和郭子,一个60后,一个80后,一个在“神坛”上,一个在“江湖”里,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。可偏偏,两人成了忘年交——刘欢会在微博上转发郭子的歌曲,配文“这小子,有股狠劲儿”;郭子接受采访时说:“刘老师是我见过最‘勇敢’的音乐人,他敢‘慢’,敢‘等’,敢跟时代‘较劲’”。

有人问他们:“你们到底聊什么?”刘欢笑着说:“聊怎么让音乐‘活下去’。”郭子接话:“对,他跟我说‘别急着发歌,先问问自己十年后还敢不敢唱’,我跟他说‘别怕被说‘老’,你得让年轻人知道,好音乐从来不怕慢’。”

其实,他们怕的是同一件事:怕音乐被“流量”绑架,怕“快消品”代替了“传世作”。刘欢见过太多歌手红了就飘,作品越来越糙;郭子也见过太多小有名气的人,为了赚钱接广告,把自己的歌当成“背景板”。但他们更相信:真正的音乐人,要“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初心”。

就像刘欢唱了三十年的千万次的问,每次唱到“这一生这一次为自己追求”,还是会有泪光;郭子的那首少年狂,哪怕十年后唱,还是能让年轻人跟着大声吼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。他们告诉我们:娱乐圈的“红”就像一阵风,但能留下的,从来不是追风的人,而是给世界“种下歌”的人。

说到底,刘欢的“轴”和郭子的“疯”,从来不是性格使然,而是对“音乐”这两个字最笨拙也最真诚的尊重。在这个速食的时代,他们就像两个固执的“守门人”,守着音乐最本真的样子——不敷衍、不讨好、不妥协。而这样的“固执”,恰恰是娱乐圈里最稀缺的“光”。

所以,当你下次听到一首让你心头一动的歌,不妨记得:这首歌的背后,可能也藏着一个像刘欢一样“轴”,像郭子一样“疯”的人。因为他们知道,真正的音乐,从来不是“快产物”,而是“老酒”——藏得越久,越香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