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那个曾让整个华语乐坛“集体失语”的四人,如今各自活成了时代的注脚?

1994年春晚的后台,空气里还飘着今儿个高兴的欢快鼓点。刘欢刚唱完千万次的问,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,旁边那英抱着外套抱怨:“嗓子都冒烟了,下回得让导演给备润喉糖。”毛宁系着亮片西装扣子,对着镜子整理发型,嘴里哼着涛声依旧的调子;陈红则攥着剧本,和团队讨论着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的眼神该怎么——没人会想到,这四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名字,会在后来二十多年里,像四颗恒星般,以不同的光亮,照亮一代人的青春记忆。

刘欢那英毛宁陈红

刘欢:从“音响开着就行”的歌手,到“转椅上定标准”的导师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国民度最高的声音”。1987年,他唱着少年壮志不言愁从电视剧便衣警察里“杀”出来,那股子浑厚里带着桀骜的劲儿,直接打破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刻板印象。那时没有修音设备,录音棚里讲究“一次过”,刘欢站在话筒前,总是一句“音响开着就行”,然后就能把弯弯的月亮唱得像月光一样,既温柔又辽阔。

刘欢那英毛宁陈红

后来他成了“获奖专业户”,却很少参加综艺,反倒一头扎进象牙塔——他是人大教授,给学生上课时讲“音乐不是技巧,是真诚”;他带着团队整理民间音乐,为了让失传的民歌重获新生,能跑遍十个省份的小村庄。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转椅转过来,这个戴黑框镜、穿格子衫的中年人,开口就是“你的声音里有故事”,让无数选秀选手红了眼眶。

现在的刘欢,偶尔会在音乐节目里当导师,更多时间是陪女儿练琴、写曲子。有人说他“低调”,他却说:“比起台前的光环,我更喜欢在幕后看着年轻一代发光。”就像他当年唱的好汉歌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时代的潮水会变,但那份对音乐的执着,始终没变。

那英:从“当红炸子鸡”到“天后归来”,她把“敢”字活成了人生剧本

1998年的跨年晚会,那英穿着露脐装,唱着征服站在舞台上,台下荧光棒汇成的星海,让多少观众至今记得那个眼神桀骜的女孩。她是内地第一个在台湾“红”起来的女歌手,专辑征服卖出800万张,至今仍是华语乐坛的“神话”;她敢在采访里说“我就是不嫁豪门,我豪门自己当”;她甚至敢在演唱会上把话筒扔给台下的歌迷:“这首歌,你们比我唱得还像天后!”

可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“敢爱敢恨”的天后,也曾经历过“雪藏”“质疑”。90年代初,她因为唱摇滚被贴上“不务正业”的标签,有媒体骂她“野丫头”,她就在演唱会上把吉他砸了,笑着说“我就是喜欢摇滚!”后来结婚生子,她淡出歌坛六年,再回来时,带着专辑如今站在春晚舞台上,依旧能唱得全场大合唱。

如今的她,依然是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前几年的歌手舞台上,五十多岁的她唱着默,唱得年轻人都红了眼眶;她和那英的“那英和那英”组合巡演,票秒光;偶尔在综艺里和沈腾、贾玲插科打诨,被网友调侃“比00后还能闹”。她总说:“什么时代什么活法,只要自己开心就行。”这份“不管不顾”的洒脱,或许就是她能一直“红”到今天的秘诀。

毛宁:从“浪子歌王”到“平凡父亲”,他选择用沉默面对人生起伏

如果说刘欢是“殿堂级”,那英是“天不怕地不怕”,毛宁则更像那个“邻家哥哥”。1993年,他和杨钰莹的心雨红遍大江南北,他被粉丝称为“浪子歌王”,唱着涛声依旧“这一张旧船票,能否登上你的客船”,温柔了无数人的青春。那时的他,走到哪都有人围着他要签名,连发型都成了“毛宁头”的潮流。

可命运的齿轮总在不经意间转向。2000年,他被曝出“涉毒”事件,尽管最后证明是误会,但口碑和事业却一落千丈。有很长一段时间,他消失在公众视野里,有人说他“废了”,他却很少解释。直到2015年,他参加我是歌者,唱起晚秋时,台下的观众集体站起来鼓掌,那一刻,他红了眼眶:“谢谢大家还没忘记这首歌。”

如今的毛宁,很少出现在娱乐圈,反而是在广州的社区里,开了一家琴行,教孩子们唱歌。他说:“我喜欢看孩子们唱歌时的样子,那种纯粹的快乐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偶尔会有老粉丝来琴行找他合影,他就笑着摆摆手:“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父亲,最大的幸福是看着女儿长大。”从“浪子”到“父亲”,他用半生告诉我们: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是风景。

陈红:从“荧幕女神”到“金牌制片人”,她把“美”活成了另一种传奇

和其他三位歌手不同,陈红的战场在影视圈。90年代初,她是“氧气女神”,在还珠格格里演温柔贤惠的金锁,在大明宫词里演娇俏灵动的太平公主,一双眼睛会说话,让多少观众记住“这是个连颜值都压不住的姑娘”。可鲜少有人知道,早在1994年,她就转型做了制片人,第一次独立制作的电影 stato morente,就获得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奖。

有人说她“浪费颜值”,她却笑着说:“美是敲门砖,但能走多远,靠的是脑子。”后来她转型做电视剧,当起了制片人,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人间四月天,每一部都成了经典。尤其是大明宫词,几十年后重播,依然有人感叹:“这才是真正的‘国风’美。”如今的她,很少出现在镜头前,却把更多精力放在扶持新人上——她投资的电视剧觉醒年代,让更多人看到了“历史也能拍得这么好看”。

从演员到制片人,陈红用二十多年证明了:真正的“美”,不在于外表,而在于内心的坚韧和智慧。就像她当年在大明宫词里说的:“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”,她把人生过成了最精彩的“戏”。

时代会变,有些光永远不灭

90年代的华语娱乐圈,被称为“黄金时代”。没有短视频,没有流量明星,一首歌能火遍大江南北,一个人能影响几代人。刘欢、那英、毛宁、陈红,他们像四根柱子,撑起了那个时代的娱乐天空——刘欢用实力证明“音乐无国界”,那英用态度告诉女性“敢做自己最重要”,毛宁用温柔治愈了一代人的青春,陈红用智慧打破了“花瓶”的标签。

如今,他们或许不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,却以不同的方式,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亮。刘欢还在讲台上传道授业,那英还在舞台上唱着“征服”,毛宁还在琴行里教孩子们唱歌,陈红还在幕后打造经典。他们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传奇”,不是永远站在巅峰,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,始终保持热爱,活出自己的样子。

或许,这就是青春的意义——它不会消失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,永远活在我们心里。而他们,就是那段青春里,最耀眼的注脚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