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刘欢,很多人的记忆还停在好汉歌里"大河向东流啊"的豪迈,或是从头再来里"心若在梦就在"的坚韧。但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,这个在舞台上风光了近四十年的歌坛常青树,心里还藏着另一个更"较真"的身份——老师。
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兼职教师,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刘欢的讲台生涯比他的歌手身份可能还要早起点。当年他从美国回国,没急着发片开演唱会,反而一头扎进了教室,对着学生们讲乐理、抠呼吸、分析西方音乐史,一讲就是二十多年。甚至有学生说:"刘老师的课,比他的演唱会还难抢——他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,课上随时会被叫起来即兴和声,答不出来就得站着听完。"
那他现在还上课吗?翻翻近年的动态,还真没停。
2021年,他出现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宣传片里,还是那件标志性的深色外套,对着镜头笑眯眯地说:"唱歌是本事,教歌是责任。"有学生回忆,那两年疫情线下课改成网课,刘欢怕学生们注意力不集中,硬是把自己的书房改造成了直播间,手写教案、画五线谱,连麦克风都用的是当年录音棚里用的老款,说"这玩意儿人声清楚,你们上课别走神"。
真正让人戳心的,是去年他参加声生不息时,节目组拍到他和学生们通宵改歌的片段。那天节目组需要重新编一曲弯弯的月亮,刘欢带着几个年轻学生跑到自己的工作室,对着电脑一句一句听:"这个和弦是不是太满了?试试把第三音降半个,留点呼吸感。还有这个鼓点,别老想着砸,得像走路一样,先有节奏再有情绪。"熬到凌晨四点,学生扛不住趴在桌上睡着了,他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脱下来轻轻盖上,转头继续对着屏幕改编曲——屏幕里的时间轴还在往前走,但他手里的笔,始终没停。
有人问他:"刘老师,您都这个身份了,还差这几个学生?"他当时正在擦五线谱板,头都没抬:"差啊。你想啊,咱们中国音乐差什么?差的是能把好东西往下传的人。我嗓子再好,也唱不过去一辈子,但这几个学生,他们能教出下一代啊。"
这几年他公开露面少了,除了偶尔开演唱会,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工作室改歌,就是在学校里备课。有次采访记者问他,现在最享受的是什么,他想了想笑着说:"是下课的时候,学生们围过来说'刘老师,今天讲的爵士和弦我懂了'。你知道那种感觉吗?比底下观众喊'安可'还让人踏实。"
所以刘欢还上课吗?答案其实早写在了他的每个细节里——讲台是他的另一个舞台,黑板上的五线谱,比聚光灯下的光环更让他安心。毕竟对真正的音乐人来说,能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本事,掰碎了、揉开了,交给愿意听的人,这本身就是最动听的歌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