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咱天津卫出了个刘欢,跟“狗不理”包子、“十八街”麻花一样,是刻在城根儿里的骄傲。可您听过刘欢亲口说“天津话”吗?他镜头前总是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,唯独提家乡时,眼角眉梢都浸着晒暖儿的海河边风——这唱了一辈子歌的“乐坛教父”,心里到底藏着多少天津卫的烟火事儿?

从“胡同串子”到“刘老师”:天津话是他的“胎记”

刘欢说天津家乡

1953年,刘欢生在和平区长沙道的一个普通院儿里。院门口有棵老槐树,夏天支着竹床躺纳凉,隔壁大爷摇着蒲扇听“快板书”,厨房飘来“嘎巴菜”的香味儿——这画面,他后来跟记者聊天时总念叨:“您问我怎么爱上音乐?天津的空气都带着曲调儿。”

小时候的刘欢,是胡同里出了名的“野小子”。爬树掏鸟窝、跟着大院儿里的孩子追着卖冰棍儿的三轮车跑,满嘴都是“嘛玩意儿?”“介似嘛呀?”的天津话。中学时考进天津耀华中学,音乐老师发现这小子“耳朵尖”,随便一段旋律听两遍就能用口琴吹出来,还总在课间操时偷偷组织同学唱当时的流行歌——这劲儿,跟现在咱们追时星的样子,压根儿没两样。

刘欢说天津家乡

您可能不知道,刘欢最早的“舞台”,是天津劝业场的天华景戏园子。那时候中学生票友登台清唱,他抱着把旧吉他,唱的是天津时调放风筝,底下坐着掏钱听相声的老少爷们儿,照样给他叫好:“这小天津卫,嗓子真亮堂!”后来考上国际关系学院,要离开天津那天,他背着铺盖卷儿在火车站磨磨蹭蹭,临上车还冲送站的邻居大爷喊:“叔,我回来给您带‘耳朵眼’炸糕!”

“别叫我歌星,我是天津卫的‘刘欢儿’”

刘欢说天津家乡

成名后,刘欢没少被问“怎么不说方言?”他倒实在:“上北京上学后,担心普通话说不好让人笑话,慢慢就‘撇’天津话了。”可只要一提家乡,那股子亲切劲儿就藏不住。

有次在开讲啦节目里,他说自己最爱天津的“味儿”——“早上起来溜达,买套‘煎饼馃子’,得加腐乳和辣椒酱,卷根油条,蹲在街边吃,这才是天津人的早晨。您说北京煎饼也行,可咱天津人吃,讲究一个‘咔呲脆’,咬下去有‘嘭嘭’的声音,那才叫地道!”这话一出,弹幕里全是天津老乡:“刘老师没骗人,这才是真天津味儿!”

更绝的是他对天津“曲艺基因”的解读。有人夸他唱千万次地问大气,他却说:“那得感谢天津的‘大鼓书’。小时候听骆玉笙先生的剑阁闻铃,那抑扬顿挫的节奏,早刻在骨头缝里了。唱歌嘛,就跟说天津话一样,得带着‘津味儿’的劲儿——不娇情,不拿捏,心里咋想,咋来。”

2012年,刘欢回天津开演唱会,特意在安可环节加了段“天津话rap”,说的是海河两岸的变化:“从‘三不管’到‘滨海新区’,咱天津卫的乐呵劲儿没变!马路宽了,楼高了,可早上吃煎饼馃子的大爷大妈,还是那股子热心肠!”台下观众跟着他吼“介似嘛呀!”,比唱好汉歌还热闹。

他说:“天津给我的是‘根’”

这些年,刘欢没少为家乡做事。2018年天津大学120周年校庆,他特意回校演出,唱的还是他写的天地在我心,不过改了几句歌词:“海河的水,天大的情,咱天津娃的初心,永不变。”演出后跟学生聊天,他说:“我永远记得,在耀华中学,老师教我‘做人得实在,唱歌得走心’。这就是天津给我的‘根’。”

有人问他“这辈子最骄傲的是啥”,他想了想,笑着说:“不是唱了多少歌,拿了多少奖,是有人见了我说‘刘老师,您是咱天津的骄傲’。咱天津人,不兴说‘傲’,可这心里头,比吃了‘桂发祥’麻花还甜。”

您说,一个唱红了全国的歌手,心里却一直揣着胡同口的老槐树、早上的煎饼馃子、还有那句“嘛玩意儿?”的天津话,这是不是最动人的“凡尔赛”?

说到底,刘欢和天津的故事,哪是什么“明星与故乡”的套路。他是从咱天津卫的烟火气里长出来的歌者,是带着“津味儿”真诚闯世界的“刘欢儿”。下次再听他唱弯弯的月亮,不妨闭眼想想——海河的月亮,是不是比别处的,更亮堂,更暖心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