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乐坛里的“神仙搭档”不少,但像刘欢和袁娅维这样,总让人忍不住琢磨“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”的组合,还真挺少见。一个是大海般深邃的“华语音乐教父”,一个是小野猫似的“灵魂唱将”,私下没什么过多的互动歌迷都知道,可一同站在舞台上,那股子默契又像认识了一辈子——这关系,到底是“前辈提携后辈”的温情,还是“惺惺相惜”的平等共鸣?
先回到他们第一次“撞上”的节点。2016年中国好声音第五季,当时已拿过中国好歌曲冠军的袁娅维,顶着“灵魂歌姬”的名号去了那档节目,却意外地没被导师争抢。轮到刘欢转身时,她刚唱完第一句,这位见过大世面的音乐人眼睛瞬间就亮了:“你这个小东西,声音里有那么多细节!”后来袁娅维提到这段,总笑着说:“刘欢老师是第一个听出我‘拧巴’里藏的东西的人。”
这话听着软乎,细品却分量不轻。袁娅维刚出道那会儿,风格确实“拧巴”——带着爵士的慵懒、灵魂的自由,又带着点中式咬字的倔,不像主流流行歌那么“顺溜”。圈内不少前辈劝她“改改”,可刘欢偏不,他在节目里不止一次说:“音乐不是要圆,要是要有自己的棱角。”袁娅维被分到刘欢战队后,那段时间练唱的视频总在歌迷圈传:刘欢拿着谱子一句句抠她的转音,从鼻腔共鸣到胸腔支撑,甚至笑她“你这小野猫,得先学会怎么把自己‘驯’得有力量,再去野”。
这种“驯”不是打压,更像是把埋在土里的石头擦亮。后来袁娅维唱说散就散,刘欢在台下听得摇头晃脑,像在听自家孩子考了满分;袁娅维出第二张专辑时,刘欢特意在采访里夸“这孩子终于敢把自己的‘不完美’唱出来了”。你要说这是单纯的导师对学员?可2018年歌手节目,刘欢请来袁娅维当帮唱,俩人合作爱的一生,台下音乐人都在小声嘀咕:“你看刘欢看她的眼神,哪是看学员,分明是看对手,甚至是看着另一个自己。”
有人猜他们是“忘年交”,可翻翻公开行程,刘欢的聚会里没她的身影,袁娅维的直播也很少提这位前辈。有人觉得是“商业互捧”,可他们合作的作品屈指可数,除了一些公益演出,就是偶尔的音乐节同台——反倒是台下的互动,总带着点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的劲儿。有次采访被问“最欣赏的年轻歌手是谁”,刘欢想了想,只说了“袁娅维,但我不希望她活成我喜欢的样子”;袁娅维聊起“音乐偶像”,也避开了所有人,只说“刘欢老师让我知道,做自己比讨好更重要”。
你看,这关系哪是“伯乐与千里马”那么简单?更像是两个在音乐里摸爬滚打的人,隔着二十年的年龄差,却在“对音乐的较真”上撞了个满怀。刘欢懂她为什么非要在一首歌里加三个升调的转音,袁娅维也懂他为什么总说“现在的音乐少了几分咬文嚼字”。这种懂,不是靠吃几次饭、录几档节目就能建立起来的,而是你拿出真心唱一句,我就用真心接一句——哪怕平时各忙各的,一说起音乐,眼里就有同样的光。
前几天翻到袁娅维的旧采访,她说当年去参加好声音,最怕的就是遇到“教你怎么唱歌的导师”。结果刘欢没教她唱歌,只是告诉她“你的声音很珍贵,别丢了”。这话,刘欢可能随口一说,可袁娅维记了快十年。现在她自己也当导师了,总把这句话原封不动地告诉学员:“音乐最怕的不是技巧不够,是怕你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唱。”
所以啊,刘欢和袁娅维的关系,哪里需要用“师徒”“搭档”去定义?他们不过是两个在音乐世界里各自盛开的人,偶尔在同一个舞台相遇,用不同的声线说着同样的话——“我是对的,你也是”。这种关系,比刻意炒作的“兄弟情”“姐妹淘”珍贵多了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