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难道“唱功”的标准,终于轮到他们来定义了?

想起十几年前第一次听刘欢唱弯弯的月亮,那声音像是从岁月深处飘来的老酒,醇厚到能把人心都焐热。后来袁娅维带着她标志性的转音和气声出现在舞台上,又让人突然明白:原来“唱得好”从来不是一种固定的模板,而是能把每个字都唱进你心里的能力。

有人问:“刘欢和袁娅维放在一起比,公平吗?”

其实这根本不是“谁更牛”的问题,而是两个用歌声讲故事的人,恰好撞进了同一个频率——一个用岁月打磨出穿透时光的力量,一个用技巧揉捏出直抵人心的细腻。

刘欢袁娅维唱

先说说刘欢。这些年他几乎淡出了大众视野,但只要一开口,所有人还是会噤声。去年某个晚会上,他唱从头再来,没有多余的炫技,甚至没怎么用高音,可最后那句“心若在梦就在”,像一记重锤砸在胸口。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?因为他唱的是“人”——中年人的无奈,跌倒者的倔强,甚至是我们每个人藏在心里的那句“我不服”。老乐迷都记得,他早年间唱千万次的问,声音里是少年对未来的迷茫;后来唱好汉歌,又把鲁智深的豪迈唱成了自己的血肉。这不是“技巧”,是把生活揉进了歌声里。

再看看袁娅维。如果说刘欢的歌声是“平原”,那她的就是“迷宫”——你以为走到头了,她突然一个转音拐个弯,让你跟着她的节奏一起惊喜。记得她改编我要我们在一起的时候,开头只用气声轻轻“嗯”了一下,全场观众瞬间安静下来。有人说她“唱法太杂”,融合了爵士、R&B、灵魂乐,可她每次解释都是:“音乐就是拿来玩的,重要的是让歌词自己‘活’起来。”去年和陈楚生合唱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,她那段即兴转音没有抢风头,反而像裹在陈楚生沙哑声音里的一层薄雾,把“思念”唱得既朦胧又真切。

那他们为什么会被放在一起讨论?

因为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太多歌手忙着“造梗”“凹造型”,却忘了唱歌的本质是“传情”。而刘欢和袁娅维,无论外界怎么变,都守着同一个执念:歌声不骗人。刘欢曾在采访里说:“我唱了半辈子歌,最怕的就是‘糊弄’观众——他们听得出你是不是真心。”袁娅维更狠,直接拒绝“主打歌收割机”的称号:“我宁可花三年琢磨一首歌,也不愿发十首口水歌。”

这或许就是“好唱功”的终极答案:不是音多高,气多足,而是你唱的时候,愿不愿意把最真的自己掏出来。就像刘欢唱凤凰于飞时,那句“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”,没有华丽的设计,却让你突然想起某段失去的感情;袁娅维唱我的一个道姑朋友时,“若你早与他人两心相知,你我又怎会如陌路般疏离”,短短一句,眼泪就跟着掉下来了——不是因为旋律多好听,而是她们唱的就是我们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。

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:“唱功”的标准,现在轮到他们来定义了吗?

其实从来不需要谁来定义。真正的好歌手,就像老朋友,你不需要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技巧,只要听到声音,就知道“哦,是她回来了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