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袁泉,同在“顶流圈”却很少同台,他们到底藏着什么“不一样”?

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?娱乐圈里,有人像流星,哪怕划过夜空也足够惊艳;有人却像恒星,默默发着光,几十年热度不减。可当“刘欢”和“袁泉”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时,很多人会突然愣住——这俩人,好像确实没怎么同框过?

刘欢袁

一个是中国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,嗓子宽得像草原上的风,唱好汉歌时能吼出梁山好汉的豪情,唱弯弯的月亮又能把江南烟雨揉进旋律里;另一个是影视话剧圈的“演技教科书”,在我的前半生里演唐晶能飒到让观众喊“姐”,在中国机长里演乘务长周雅文又能把克制和勇敢刻进骨子里。明明都是“不火都难”的顶流,怎么就很少在同一个舞台上碰面?

先聊聊刘欢:他的“江湖”,从来不止于唱歌

刘欢袁

说起刘欢,你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哪首歌?是千万次的问里“千万里我追寻着你”的执着?还是从头再来里“心若在梦就在”的励志?其实啊,刘欢的“江湖”,早就超出了“歌手”这两个字。

1987年,他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,靠着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夜成名。可你信吗?火了之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接商演,而是跑到贫困县支教,一教就是三年。后来他当好声音导师,别的导师总说“选我选我”,他倒好,每次开口都是“你得想清楚,这条路不好走”。周深刚被他选组时紧张到语无伦次,他拍拍肩膀说“别怕,我罩着你”,转头就帮着改歌、找老师,硬是把一个“素人”拽进了主流乐坛。

最绝的是他的“轴”。有人劝他“多唱点口水歌,赚钱快”,他直接怼:“音乐是做给懂的人听的,不是拿来换钱的。”2012年他做中国好歌曲,别的节目搞竞技,他却带着创作者们泡在音乐里,熬通宵改歌词,甚至自掏腰包给买不起设备的团队租设备。你说他“不识时务”?可现在回头看,多少当年靠口水歌红起来的歌手,早就销声匿迹,而他唱的从头再来,却成了下岗工人听了都会流泪的时代记忆。

再说说袁泉:她的“倔”,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

如果说刘欢是“大开大合”的热,那袁泉就是“细水长流”的静。别看她现在演中国机长时气场两米八,其实她刚出道时,连话都说不利索。

14岁考进中央戏剧学院,全班同学都会撒娇耍宝,她抱着本书就能坐一天,室友说她“像株安静的植物”。后来演话剧暗恋桃花源,导演要求她每场戏都要哭,她真就站在台后,对着剧本掐自己大腿,硬是把哭戏从“演”变成了“身体本能”。有次演活着,演到福贵儿子去世那场,她哭得太投入,下台时妆都花了,还抱着旁边演员的手说“对不起,我好像没演好”——可那场戏,台下观众哭得稀里哗啦。

更难得的是,她从来不为“红”妥协。2010年,她正处在事业上升期,突然接了一部话剧简·爱,演了整整两年。有人劝她“别傻了,演戏拍电视剧多赚钱”,她却说“舞台是我的根”。直到现在,她每年依然会排两三部话剧,宁愿推掉高价综艺,也要守着剧院的那方舞台。你说她“亏”?可她凭中国机长拿金马奖时,领奖台上说的第一句话却是:“谢谢我的话剧舞台,是它让我知道,怎么当一个真正的演员。”

为什么他们很少同台?答案藏在“不慌不忙”里

你可能要问了:这么优秀两人,怎么没合作过个舞台,或者演个夫妻档?其实啊,不是不想,而是根本“不需要”。

刘欢的舞台,是声波里的江湖,他不需要靠“蹭热度”证明自己;袁泉的天地,是角色里的世界,她也不需要靠“捆绑CP”博关注。他们就像两棵不同树的大树,一棵往天上窜,根却扎在泥土里;一棵往旁边长,枝却伸向阳光里——没抢同一片天,却都活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。

偶尔有交集,反而更动人。比如2018年春晚,刘欢唱难忘今宵,袁泉在台下当观众,镜头扫过时,她正跟着节奏轻轻点头,嘴角带着笑,像听老朋友讲故事。去年综艺声生不息,刘欢当导师,袁泉去探班,两人没多说话,刘欢递给她一杯咖啡,她说了声“谢谢”,然后坐在角落听他点评学员——那画面,比任何“同台撒糖”都让人舒服。

说到底,娱乐圈从不缺“流量”,缺的是像刘欢和袁泉这样“把热爱当信仰”的人。刘欢的歌,唱的是岁月;袁泉的戏,演的是人生。他们或许永远不会有“合作专辑”,也不会有“夫妻档影视剧”,但只要他们的声音响起,只要他们的角色出现在屏幕上,我们就能想起:啊,原来真正的“实力派”,从来不需要同台竞技——因为他们各自的光,早已照亮了一代人。

你看,这或许就是他们最“不一样”的地方:一个在声波里活成了传奇,一个在角色里刻成了经典。而我们都成了幸运的听众,也是幸运的观众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