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当年脱口而出的完整版,究竟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故事?

说起刘欢,总绕不开"国民实力派"这个标签。这位唱了30多年好汉歌弯弯的月亮的歌者,向来以低调、较真著称,很少在公开场合"情绪上头"。但2019年一档音乐综艺舞台上,他却罕见地"破防"了——当某个年轻选手在后台抱怨"观众只关心话题度,不关心音乐好不好听"时,刘欢原本拿着话筒准备点评的手顿在了半空,忽然转过身来,对着镜头一连串说了300多字,没有稿子,没有铺垫,就那么一股脑地把憋在心里的全吐了出来。

刘欢脱口而出完整版

后来这段"脱口而出"被节目组剪进了正片,火了整整一周:微博热搜榜第一,音乐自媒体集体转发,连平时不追综艺的父母辈都在讨论"刘欢老师这话说得太实在了"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节目里播出的版本其实"阉割"了关键内容——完整版里,他不仅聊了音乐,更说了自己对整个行业的失望,甚至提到了自己刚出道时的"憋屈",这些没被剪进去的话,才是理解他性格的钥匙。

先说说当时火了的公开版。刘欢当时皱着眉,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:"你说观众不关心音乐?那是因为你给的就不是音乐。现在这行,今天这个'火箭少女',明天那个'偶像练习生',名字比歌红,热搜比作品火,这不是观众的错,是你们做内容的人自己没想清楚——你到底是想做艺人,还是想做个'网红'?"这段话直指行业痛点,戳中了不少从业者的心,也让很多观众直呼"敢说真话的艺术家不多了"。

刘欢脱口而出完整版

但完整版的开头,其实是更私人化的吐槽。节目花絮里,有个镜头是刘欢坐在休息室里捏了捏眉心,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:"你知道吗?我刚来北京那会儿,租住在筒子楼里,写一首歌能熬仨月,就为了琢磨一个转音。那时候没有这些流量平台,歌好不好,靠的是电台放不放,老百姓买不买唱片。现在倒好,写歌的人还在写,唱的人却忙着上综艺、拍广告,还有人教我'刘老师,你得懂互联网,怎么让年轻人喜欢你'——我刘欢唱了半辈子歌,还要教我怎么让年轻人喜欢?"说到这儿,他自嘲地笑了笑,"可能是我老了吧,跟不上这个'快'字了。"

更戳人的是他在完整版里说的一个细节。他说有次自己在录音棚做后期,接到个电话,是某选秀节目制作方打来的,想请他去当导师,"他们说'刘老师,您就坐在那儿,偶尔说句话就行,重点要让您的话题度冲上热搜'。我当时就挂了电话。我当导师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帮年轻人把歌做好,不是为了帮你们做话题。现在有些节目,选手还没上台,先炒个'退赛'、'哭戏',等唱完了歌,大家讨论的全是私事,谁还记得他唱了什么?"

刘欢脱口而出完整版

这些没被剪进去的话,反而比公开版更显得真实。刘欢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"艺术权威",他也会对行业的浮躁感到无奈,会对"流量至上"的规则感到憋屈,但他从没放弃过较真——就像他在完整版结尾说的:"可能有人说我不懂变通,但我还是想告诉所有做音乐的人:歌是用来听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你今天编的再花哨,唱的再用力,要是没把心里话掏出来,那就是'空心'的。我刘欢这辈子,可能就认这个死理。"

如今再回头看这段"脱口而出",才发现它哪是什么"情绪发泄",分明是一个老艺术家写给行业的"血泪书"。刘欢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不承认自己"炮轰行业",只说:"我没想那么多,就是觉得有点可惜。那么多好的音乐人,那么多好作品,别让这些浮躁的风气给淹没了。"

其实刘欢一直就是这样的人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他拒绝了天价片酬的商演,宁愿在家写歌;2010年唱中国好声音主题曲,坚持不修音,说"歌者的声音本就该是这样";就连参加综艺,也总挑那种能安心做音乐的节目,从不刻意制造话题。这种"不合时宜"的较真,让他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显得有些"老派",但也正是这份"老派",让他成了年轻人口中的"宝藏大叔"。

所以,刘欢当年脱口而出的完整版,藏的不是一个明星的"黑料",而是一个音乐人的坚守。他说"现在音乐太浮躁了",说"选手该认真唱歌,不该算计流量",这些话放在今天,依然振聋发聩。或许就像他在完整版最后说的那样:"我是老了,但我耳朵没聋,心没杂念。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歌,我就愿意把心里话唱出来——不管他们剪不剪进去,不管红不热搜。"

这样的刘欢,难怪能让人记一辈子。毕竟在这个人人都忙着"起飞"的时代,愿意停下来"较真"的人,本身就是一种"完整"的风景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刘欢的签名为何能成为艺术品?

刘欢的签名为何能成为艺术品?

当刘欢的名字落纸,那遒劲如龙蛇的线条便破纸而出——这份被无数人珍视的“艺术签名”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身份标记,成为娱乐圈中一个值得玩味...

热门歌手 2025-10-01 18:50:04 0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