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刘欢,大多数人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的吟唱,是千万次的问里穿透岁月的深情。这个站在华语乐坛顶端二十多年的男人,用一首歌就能承包一代人的记忆,可有多少人真正探究过:这位“歌坛常青树”的老家,到底在哪片土地上孕育了他独特的嗓音和性情?
说起刘欢的“籍贯”,答案可能会让不少意外:他户口本上的“祖籍”一栏,清清楚楚写着——山西太原。但若只说“太原籍歌手”,似乎又少了点故事的完整性。因为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并非出生在太原,而是在吉林长春呱呱坠地。这里就得先理清一个概念:籍贯不等于出生地,它更像一个家族血脉的坐标,指向的是祖辈生活的地方,是刻在骨子里的“根”。
刘欢的根,确实扎在太原。他的爷爷就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,年轻时在当地的铁路系统工作,后来因工作调动,全家才陆续北迁到长春、北京。但不管走多远,家里的“太原底色”从未褪色。刘欢曾在多个采访里提到,小时候家里总飘着浓浓的醋香,奶奶做的“太原刀削面”能让全家人围坐打半天转;爷爷没事爱哼几句晋剧,那带着“砂锅味”的唱腔,成了他最早的“音乐启蒙”。他说:“太原话里自带一股‘冲劲儿’,说话像唱歌,唱歌像说话,后来我唱歌喜欢带点抑扬顿挫,大概就是从小被这调调‘喂’大的。”
太原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,到底给了他什么?有人说,是“闯荡关内”的豪爽。太原地处黄土高原东部,自古就是中原和塞外的交汇之地,这里的人既有北方人的豁达,又不失中原文化的细腻。刘欢的歌里,既有好汉歌的壮怀激烈,也有珊珊珊的深情款款,这种“刚柔并济”的特质,不正是太原性格的写照吗?还有人猜,是“热爱生活”的烟火气。太原人爱吃、会吃,从头脑、羊杂割到刀削面、栲栳栳,每一种食物都是岁月的沉淀。刘欢在接受采访时笑称自己是个“吃货”,“每次回太原,朋友总拉着我吃街边小店,那种烟火气,比山珍海味还让人踏实。”
当然,刘欢和家乡的远不止这些。2010年,他曾回到太原参加“中华情·故乡情”晚会,舞台上他特意清唱了段山西民歌夸土产,用地道的太原话唱出了“山药蛋、大红枣、核桃满树摇”,引得全场沸腾。他说:“离开太原这么多年,但骨子里还是个‘山西老西儿’。这里是我的根,是我在外面累了想回来‘充电’的地方。”
其实啊,很多艺术家身上都带着“地域烙印”。费玉清的江南温润,田震的西北粗犷,都离不开脚下土地的滋养。刘欢的太原底色,不仅让他的歌声有了“黄土高坡的厚重感”,更让他始终保持着一份踏实和清醒。即便站在巅峰多年,他依旧说:“我就是一个唱歌的老师,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歌唱进人心里。”
所以,下次再听刘欢的歌,不妨试着留意:那高亢嘹亮的嗓音里,是不是藏着太原古城的钟鼓声?那深情婉转的旋律中,是否流淌着汾河水的温柔?或许,这就是“根”的力量——不管走多远,总有一片土地,在你歌声里,在你血脉里,在你念念不忘的故乡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