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组四强出炉,谁会是他心中“真正的音乐灵魂”?

最新一期歌手2024的导师组四强名单刚一公布,后台的化妆间里就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——刘欢组的晋级名单里,没有预想中的“技术流怪物”,也没有靠流量光环圈粉的学员,反倒站上来四位“看起来没那么耀眼”的歌手:能把民谣唱成小说的李泽峯,美声出身却把老歌唱出新花样的陈予涵,抱着一把旧吉他就敢改编青花瓷的摇滚青年张牧野,还有总选“冷门歌”却把编曲做成年人童话的林溪。后台工作人员直挠头:“刘欢老师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这四强,到底是谁把‘音乐评委’给说服了?”

刘欢组学员四强

其实要聊刘欢组的四强,得先说说刘欢带学员时那套“拧巴”的法则。别的导师练的是“突击技巧”,他偏带着学员“磨心性”。记得第一次组内考核,李泽峯选了首额尔古纳河,唱得声嘶力竭,最后刘欢却摇摇头:“你唱了技巧,唱了故事,可没唱出‘那片土地的呼吸’。”逼着李泽峯带着耳机听了三天牧区的风声,又跑到胡同口听大爷们下棋时的吆喝,才让这小子把那股“泥土里的倔劲儿”唱进骨子里。现在回头看,李泽峯的四强表演故乡的原风景,连转音都带着风沙掠过的质感,哪是唱歌,分明是在用声音写一篇散文。

陈予涵就更“离谱”了。学美声十年的科班生,不唱今夜无人入睡,偏选了周璇的夜上海。导师群里有人吐槽“糟蹋经典”,刘欢却拍案叫好:“你知道她怎么把‘金嗓子’的味儿唱出来的吗?去博物馆听了三天老留声机,连唱针刮过唱片的声音都学来了!”舞台上,陈予涵一句“卖汤圆”的颤音,活脱脱把旧上海的烟火气唱进了观众心里——原来“尊重经典”不是复刻,是让老歌在你手里“活”过来。

刘欢组学员四强

要说最让现场观众迷糊的,还得是张牧野。这个染着黄毛、胳膊上纹着叛逆纹身的摇滚青年,海选时抱着破吉他弹了一首摇滚版茉莉花,弹完三位评委面面相觑,结果刘欢突然站起来鼓掌:“你知道把茉莉花唱成重金属,需要多大的勇气吗?是怕歌坛太‘温顺’,想给大家一耳光?”这次四强战,张牧野把青花瓷的前奏改成电吉他solo,起初台下嘘声一片,可当他唱到“天青色等烟雨”时,突然转成清嗓,竟把烟雨朦胧的江南唱出了撕裂感——有人现场哭花了妆:“这哪是改编,是把一首青花瓷,摔成了碎片又拼成了新的艺术。”

至于林溪,简直是刘欢组的“谜之存在”。别人唱导师指定曲目,她偏要选元日,一首冷门到搜索引擎都推荐不了的歌。选歌时刘欢问她“为什么选这个”,她小声说:“我爷爷总说,现在的歌都没‘年味儿’了。”结果她把民乐、电子乐、甚至童声合唱揉在一起,编曲复杂到连音乐总监都皱眉头,可播出当晚,林溪让元日有了声音的话题直接上了热搜,无数年轻人说“原来传统节日还能这样听”。刘欢在后台夸她:“你这不是唱歌,是给音乐考古呢。”

刘欢组学员四强

现在四强名单定了,有人替刘欢着急:“他带的这四位,没一个能‘炸场’的,总决赛怎么跟其他导师组拼?”可如果你仔细听这四位学员的歌,会发现他们身上带着同一种特质——像刘欢当年在好声音上说的“音乐不是竞技场,是照见人心的镜子”。李泽峯的“土”是真诚,陈予涵的“旧”是创新,张牧野的“躁”是深情,林溪的“冷”是热肠。他们或许没有炫目的高音,没有华丽的改编,但他们唱的每首歌,都像老陈醋,越品越有滋味。

接下来的四进三,李泽峯会不会用民谣唱武侠?陈予涵能不能把京剧和爵士揉出新火花?张牧野的电吉他会不会炸翻演播厅?林溪的“冷门歌单”能不能再给观众一个惊喜?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——刘欢组的这四位学员,早就赢了。因为他们让我们想起,音乐本来就该这样:不讨好,不迎合,只管把心里的故事,用声音讲给懂的人听。而真正的“音乐灵魂”,从来不需要别人定义它的样子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