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华语乐坛的“扛把子”,每个人的歌单里估计都躺着他们的歌:刘欢的好汉歌一开口就能让电视机前所有人跟着吼,羽泉的最美是多少人青春里的BGM,周华健的朋友成了大合唱的“标配”。有人算过,这三个人的加起来,横跨了80年代到千禧年,拿过上百个奖,唱过的歌传遍大街小巷,可仔细想想,近几年乐坛好像再没出现过这样既能扛票房又能出金曲,既有实力又有人气的“铁三角”组合了。为啥?
先说说刘欢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熟悉他是中国好声音里戴着帽子、点评一针见血的刘欢导师,但老乐迷都知道,上世纪90年代,他就是内地乐坛的“活招牌”。1990年北京亚运会,他和韦唯合唱的亚洲雄风火遍全国,那会儿的街头巷尾,谁不会哼两句“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”;后来好汉歌爆火,他压根没去刻意炒作,就凭着刘欢味儿的嗓音和扎实的唱功,硬是把一首电视剧插曲唱成了经典。有人说刘欢“高冷”,可他做音乐却格外“轴”——为了还原弯弯的月亮里的广东韵味,他专门跑去广东采风;为了唱出千万次的问里的挣扎感,他在录音室里熬了三个通宵。这种对音乐的较真,现在看来真成了“稀有物种”。
再聊羽泉。很多人说羽泉是“励志组合的代表”,这话一点不假。1998年,陈羽凡和胡海泉凑了3000块钱租了间小工作室,写歌、跑通告、睡网吧,硬是把独立音乐做成了主流。他们的歌总有股子“少年气”:最美里“我知道你很难过,昨天是日子有过错,错的是我”,20年后听还是能戳中人心;深呼吸里“我的爱如潮水,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”,成了KTV必点金曲。最难得的是,他们火了之后没飘,汶川地震时捐了300万,疫情期间又写了让世界充满爱,还自己掏钱拍MV。这种“商业成功”和“社会责任感”并行,现在的流量组合里,还真找不出几个。
最后是周华健,“国民歌王”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。他的歌像老朋友,不管你开心还是难过,总有一首能陪你。1997年,一首朋友让所有人以为他只会唱情歌,结果他转头就出了山丘,用沧桑的嗓音唱出人生无常;花心里“花的心,藏在蕊中,空把春天等待”,成了多少少女的初恋BGM;他还能把刀剑如梦唱出江湖豪气,把孤枕难眠唱出都市孤独。最绝的是他的“亲和力”——拍电影,他和周星驰对戏不抢戏;做综艺,他是学员口中的“健哥”,永远笑呵呵地鼓励人。这种“有才华又不端着”的艺人,现在娱乐圈不多了。
为啥说他们难再出现?三个字:厚积薄发。刘欢是从中央音乐学院“科班”出身,打的是扎实的音乐功底;羽泉是“草根逆袭”,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创作;周华健是“天赋+勤奋”,一首歌能磨半年。现在呢?流量当道,太多人想一夜爆红,学两招唱跳、炒几个CP就敢称“歌手”,哪还有人肯花时间打磨作品?更别说还要像他们一样,既能在艺术上追求极致,又能扛得起社会责任。
其实不是乐坛没好歌手了,是像他们这样“既能唱、又能写、还能扛”的全能型选手,越来越少了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熟悉短视频里的“神曲”,但真到了毕业季、聚会时,打开音响放的,大概率还是刘欢、羽泉、周华健的歌——因为他们的歌里,有我们的青春,有那个时代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。你说,这样的“神仙组合”,再到哪儿找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