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好汉歌遇上磨剪子:刘欢的人生“磨”出来的真功夫?

提起刘欢,脑子里冒出的多半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好汉歌版权卖了100万的传奇,是戴着黑框眼镜、手握话筒在舞台上沉稳歌唱的音乐大师。但倘若有人说“刘欢磨剪子”,你第一反应会不会是“段子手编的吧?”——毕竟,这位乐坛常青树的形象,似乎总是和“艺术”“殿堂”这些词绑在一起,怎么也和“磨剪子戗菜刀”这种接地气的生活手艺联系不起来。

可倘若细想,刘欢的人生,何尝不是像在“磨剪子”?从北京胡同里走出的少年,到唱响国际的歌者,他手里的那把“刀”,从来不是一步磨锋利的。

从胡同里的“非主流”到音乐殿堂的“匠人”

刘欢磨剪子

1959年,刘欢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但他的童年,没少沾胡同的烟火气。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,孩子们的课余活动不是刷手机,而是蹲在墙根听收音机里的样板戏,或是看胡同口老手艺人“磨剪子戗菜刀”。刘欢后来在采访里提过,小时候最爱听的就是磨剪子的吆喝声,“那声音有劲儿,带着节奏,像老北京的歌谣。”

谁也没想到,这胡同里的“背景音”,后来竟成了他音乐路上的“启蒙老师”。中学时,刘欢迷上了吉他,白天上课,晚上躲在宿舍弹唱,手指磨出了厚茧,宿舍大爷总敲门提醒“小点声,别打扰别人睡觉”。那时的他,和现在舞台上从容自若的大师判若两人——没有聚光灯,没有镁光灯,只有一把破吉他,和一颗想“磨”出自己声音的心。

真正让他开始“磨刀”的,是1987年的北京亚运会主题歌征集。彼时还是大学生的刘欢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亚洲雄风,没想到一炮而红。但紧接着,他拒绝了无数“流行曲”的邀约,一头扎进音乐理论和传统音乐里。他跟老师学美声,跑到山西采风挖山歌,甚至为了搞懂京剧的板腔结构,托人找来梅兰芳的唱片反复听。有人说他“太轴”,“流行音乐搞得玄乎什么”,他只回一句:“好剪子得慢慢磨,急不得。”

这一磨,就是几十年。从弯弯的月亮的深情,到千万次的问的执着,再到好汉歌的洒脱,刘欢的歌从来不是“速食音乐”。他给甄嬛传配乐时,为了还原清朝的古韵,翻遍了故宫的乐谱档案,甚至自己学古琴,就为了一个音符的“原汁原味”。有工作人员回忆,刘欢录凤凰于飞时,一句歌词反复唱了十几遍,唱到嗓子都哑了,还盯着乐谱说“这里差了点韵味”。

这不就是磨剪子的道理吗?手艺人磨剪子,要一遍遍磨掉铁锈,调整角度,直到刀锋能轻松划开纸;刘欢“磨”音乐,也要一遍遍打磨旋律、咬字、情感,直到每个音符都直抵人心。

“磨”的不是剪子,是人生的“钝感力”

有人问过刘欢:“您都这么大了,还那么拼干嘛?”他笑着回答:“我不是在拼,是在‘磨’。人生这把刀,用久了总会钝,得时不时磨一磨,才能锋利如初。”

这话不假。刘欢的人生,从不是一帆风顺的。90年代,他红遍全国,却拒绝了无数商演,“不想唱歌赚钱,想好好做音乐”;2000年,他查出脂肪肝,一度胖到240斤,医生警告“再这样下去命都保不住”,他愣是靠运动和饮食减到150斤,还养成了每天跑步的习惯;近年来,他淡出娱乐圈,更多出现在大学课堂,当起了教授,对着学生说“别急,慢慢来,艺术这东西,急不得”。

现在的刘欢,依然会在周末逛胡同,遇到磨剪子的老手艺人,会蹲下来看他“磨刀”,甚至会递上一根烟,聊几句“磨剪子的诀窍”。“以前觉得磨剪子是体力活,现在才明白,那是门学问。”刘欢说,“磨剪子得磨刀背、磨刀口,还得磨掉心里的浮躁。人这辈子啊,也得学会‘磨’——磨掉骄傲,磨掉急躁,磨掉不该有的欲望,剩下的,才是真本事。”

说这话时,他的眼里有光,像胡同口那把被磨得锃亮的剪子,闪着温润而坚定的锋芒。

当“大师”遇上“手艺人”,到底在磨什么?

其实,刘欢和磨剪子的手艺人,本质上是一类人。他们都不追求“快”,而是信奉“慢工出细活”;他们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哪怕这件事在别人看来“没什么出息”;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,安安静静地“磨”,直到把普通做成不凡。

现在的娱乐圈,太缺这种“磨”的劲头了。多少新人红了就飘,唱两句歌就敢当“导师”,拍个戏就称“影帝”;多少歌火不过三个月,旋律口水、歌词空洞,却能在榜单上霸屏。刘欢不一样,他用了四十多年磨一把“音乐刀”,磨得锋利,磨得耐用,至今还能唱出年轻人也愿意听的老歌。

前段时间,有网友偶遇刘欢在胡同里帮邻居磨剪子,照片里的他穿着旧T恤,蹲在地上,手里的磨石一下一下磨着刀刃,额头上都是汗。有人说“大师怎么干这个”,他却笑着说:“手艺活,不丢人。能帮人把剪子磨快,也是本事。”

是啊,本事从来不是喊出来的,也不是吹出来的,是一下一下“磨”出来的。就像刘欢唱的“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,这“吼”的底气,不正是日复一日磨出来的吗?

所以,当“刘欢磨剪子”的消息传出来时,我们不必惊讶。这位用歌声陪伴了几代人的音乐大师,骨子里其实就是个最传统的“手艺人”——磨刀,磨音乐,磨人生。而我们每个人,又何尝不是在磨自己的人生这把刀呢?磨掉浮华,磨掉浮躁,磨掉不该有的杂念,剩下的,或许就是刘欢歌里那种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的锋芒,和“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”的从容。

毕竟,好剪子都是磨出来的,好人生又何尝不是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